计算机微刊@IT·互联网运营

信息按需消费模式竞争格局生变

2017-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三金老师

用户问答UGC正面交锋终于进入白热化并公之于众。

这是竞争各方力量悬殊、产品形态差别与用户选择的必然结局,是这一市场出现分化的开端。

人类的信息消费,从完全由提供方主导到消费者介入生产,是一个重大的分野。

传统媒体时代议程设置是信息提供方的重大功能,这决定了消费者能看到什么,以什么方式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概莫能外,直到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聊天室、BBS,消费者/用户开始介入内容生产。微博是分野开始的标志性产品,人人皆媒体得以实现。

随着信息传输的便利,产品的丰富,人人参与其中,另一场灾难迎面而来——信息过载,小小的一只手机令人爱恨交织,沉迷其中实时联网中,成了信息的收割机;但放下手机发现,大脑一片茫然,除了打发时间一无所获。

随后出现了今日头条为、天天快报等为代表的兴趣阅读产品,即按照用户标签、属性以及阅读历史推送信息,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是依然是被动获取信息。

于是信息消费进入了目前可知的最高阶段——问答,按需消费,完全由用户发起内容生产。

当然问答其实并不算新鲜,比如百度搜索,在某种程度上也算问题,在微博上同样可以通过搜索释惑。

但是,2011年初知乎更直接,更有针对性,更符合用户的诉求。其美誉度、高活跃度也证明了其在互联网时代下之于用户的价值。

随着以在行为代表的知识付费产品的出现,问答模式进一步普及,走进80/90等核心互联网用户群。

知乎作为最具历史和深度的问答模式信息消费产品,其已经成为最优质的内容社区,但其商业化进程备受质疑,这也给后起之秀今日头条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直到目前为止,知乎最看重的商业化产品是知乎live。知乎对创作者反哺过少,这是公开的秘密。

知乎的商业进程慢以及对创作者的扶持力度小导致其一直被挖角,比如雪球对其财经类创作者的分流。

而反观今日头条,从兴趣阅读切入进行信息分发,快速积累用户,多次融资之后,孵化出悟空问答、抖音、西瓜视频等,从图文、语音到视频,一个内容风口都不放过。而这背后除了融资和技术投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内容的运营与扶持。

这与微博的早期发展类似,今日头条/问答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抢夺内容大V,比如你悟空问答能看到各类名流、知识领袖,比如巴曙松。

具体到此次悟空问答挖知乎大v事件,可以分析下知乎的那些大V的特性,为什么值得挖:

一种是已经在外界取得不俗的成就,进入知乎后就拥有一批粉丝。最典型的就是演员和作家,比如张译、张家玮,马伯庸等,自带光环。

另一种是靠长期输出干货,或者靠运营、爆照,写段子等获得广泛关注。

第三种,知乎千千万万的小透明,注定成不了大V,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输出干货、结交朋友。

看目前的情况,今日头条已经开始进军问答社交,那知乎的大V的特性,不管从粉丝粘性,自身所带光环,亦或是干货等均符合头条挖掘内容提供者的不二选择。

据我一个2015年底就与头条问答签约的朋友透露,每个月拿保底收入,另外还可以按流量分成。而且有专人跟他对接,一有他擅长的问答就会私聊,要他回答。除了大v,悟空问答也在培养各个板块的核心创作者,比如财经领域,主动挖掘创作者拉群以活动形式刺激生产数量和质量。目前的政策是,受邀的回答用户,回答三个问题即可认证,还可向运营人员申请推送到首页。

此次悟空问答抢夺知乎大v,只是问答模式信息产品竞争白热化的一个缩影。很显然,财大气粗、坐拥流量的今日头条看似略胜一筹,但是知乎有拥趸有沉淀,也有问题,这才给头条留下了机会;头条的内容、用户运营非一日一举之功。最后是相安无事,各自树木成荫,还是此消彼长?

作者温炜鑫为前媒体人,在行行家、拉勾live分享嘉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