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在朋友圈分享痛苦
我的朋友圈,基本上没有分享负能量的人。有时候深夜刷到了,过两天再看,这条消息已经无声无息消失了。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随便分享痛苦呢。
我是不太知道别人的。我自己,最初级的是害怕“何不食肉糜”的痛击罢。“如果你能感同我的身受,如果你能接受我的所有。想被爱的我,束缚了枷锁……”分享痛苦,痛苦减半,前提是,他能感同你的身受。这样的人,是多么稀缺的珍宝啊。如果轻易吐露痛苦给旁人听,可能会面临很残酷的现实:没有人愿意关注你的痛苦。甚至会对你报以嘲笑,鄙夷,嫌恶,简直是二次伤害!本就脆弱的人,可能会真的因此导致自闭。有些善良的人会愿意倾听你,但他不能理解你,提一些形式建议后就高高兴兴的离开了。遇到别人跟我说,你要积极,要乐观,要正能量,我常常是无动于衷的。我不知道吗,我都知道,这些话我都不知道跟自己说过好多遍了。于是我们的社会才那么需要心理咨询师,尽管价格昂贵,也有的是人愿意花钱找他们聊天,就算再不耐烦,他们也会用完美的职业态度面对你的一切问题。
其次是这个世界上悲观的家伙太多了,尤其是年轻人。《小学问》这本书里的观点是,年轻人丧是正常的,茫然,焦虑,矛盾,以致出现极其负面的情绪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这种自我认知的痛苦正是我们不满足于吃吃喝喝穷开心的快感、转而追求高层次的意义感所必须承受的代价。一旦踏上这个不可逆的成长过程,以前那些吃吃喝喝的廉价快乐再也满足不了现在对更高层次快乐的需求。是不是想起马斯洛需求原理了?这证明我们在企图变成更高级的人类啊。所以说,究竟是死了投个快乐的猪胎,还是活着做个痛苦的哲学家,活着的这些大部分给了茫然的人一些参考。
我常常分析自己某些毫无目的缘由的痛苦,最终指向的结果总是无比羞耻尴尬,不愿分享与人——那就是无能。我经常问自己,你是真的觉得人生无意义,不过是浑浑噩噩的活着,还是因为自己的无能以致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一旦我承认后者,总有一段时间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努力,从而维持了现在不好不坏的生活。
虽然我认为自己是个内向甚至悲观的人,喜欢安静,独处,享受一切不需要社交的休闲娱乐活动。事实上,我也热衷于当意见领袖,喜欢辩论演讲,聚会上能说会道,热情开朗,很难让人联想到我是个内向的人。尤其是不分享痛苦这一点,无疑会给人留下积极奋进的好印象。虽然我确实无能,但绝不轻易承认,毕竟我有我的信仰,那就是自强不息。
所以为什么要在朋友圈分享痛苦呢,每个人都活的挺不容易的,真的不快乐,还是说给专业的人听吧。或者你像我一样幸运,遇到了足够理解你的朋友家人,容忍你的悲观,给予你支持。
这个世界太冷漠了,还好我并不孤独。
新的一天,慢慢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