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能推翻思维的“墙”

2020-01-13  本文已影响0人  王耀杨Eric

总有人说我一身傲骨——当然重点在于这个毫无褒义的“傲”字:勤于批判却耽于反思,劳于笔谈却疏于躬亲。我本渴望以善良之本分与世界和平相处,却总是被因浸没于思维一隅而无法脱身的情绪所干扰,本应理性递呈的答卷倏然间变得过分感性、甚至面目狰狞起来,摆出一副恶狠狠的臭脸,警惕着身外之人、事、物,不仅倔强的一发而不可收拾,也总让有些长辈或平辈甚感“哭笑不得”。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刷子可用,现如今,我似乎将将能手握着一把刷子出来乱晃,却越晃越上头,甚至忘记了自己要去寻找第二把刷子这件事本身。善良而平和终究是良好心态,焦躁而愤恚诚然不算是谦谦君子。我由此深知,纵使对世界偏见再深、怀疑再多,也不应该强装自己博览古今,摆出一副洞穿世事的样子,去强硬的试图打牢本在我这年纪就无法打牢的价值观。因此,我告诫自己:从今天开始,求稳,求冷静洞察,求一针见血,求打破思维……简而言之,求破局。

我是一个以怀疑态度为灵魂根基去观察世界的人,怀疑、思考、并产生偏见是我的本性。我从未轻易服从过,即使既得利益在眼前触手可得,我也会本能的求真实,说真话,充分陈述被自己暂时认同的事实,并渴望从外界得到同样充满真实感的反馈。然而无论我是否从来如此,世界却从来都不会如此,信息原本的纯粹早已被复杂的人情世故干扰,清水渐渐变成了污水。想象一个场景吧:人们如此荒诞而充满戏谑感的向周围泼洒着富含不同元素的污水,不同水杯里的水杂质不一,少有雷同,人们快活的在等待不同的污水之间产生或多或少让人振奋喜悦的化学反应,以让本就模糊化的信息被进一步污染,以此把原本单纯无暇的信息上升到另一个表意层面。或许,当下中国真的不是一个“求真”的时代,新兴资本主义下的商品社会在试图催熟尚处混沌状态的民智,日益剧增的物质崇拜感也在逐渐同化本就生长于强烈欲求感之中的少年之心。换句话说,爱国主义教会了我们爱国,为何人道主义没有教会我们爱自己?若在目标绝对明确,且利益足够熏心的前提下,为了制造假象,我们很容易背叛自己的想法和尊严,并以卑微姿态战战兢兢的向上仰视,表现出一副足够忠诚且敢于担当的模样,沾沾自喜的接收因出卖自己而换来的令牌。“努力”、“情怀”、“奋斗”……这些属于白衣飘飘之年代最能令人如沐春风的字眼,如今看起来是多么的模糊与虚无。年轻人面临着属于一个时代广义“自我”的丢失,成为一个个戴着面具试图混入某个队伍,妄想挑起大梁的人,可由于自身力量的匮乏,我们甚至不能走到十米开外的地方,这种娱乐时代里短促而无力的接力赛,难道真的就是所谓盛世之章的模样?

十米,又十米……我们从不缺想要把担子挑起来的人,我们缺的是能够一直挑着担子持续行进的人,对于高度娱乐化的景观世界来说尤为如此。无力、哀怨、夸饰、娇柔、做作……携带着这些脾性,我们无法长久的身挑重担走下去。许知远形容这一代年轻人像刺猬,“表面看尖锐无比,尖锐之下却柔弱的可怕。”倘若面对外部世界我们都处处害怕碰壁与栽跟头,我们又何谈有勇气去强制性的在自己内心当中碰壁,并试图拆毁一面又一面束缚着自己思想的高墙呢?比起从前自己面对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时所表露出来的一意孤行,现在的自己更愿与这个世界坦诚相待,的确,我在试图拆毁我内心里束缚我自由行走的高墙。多年以来,我本能的在拒绝自己知识体系之外的言论与观点,可若现在的自己对别人说:“我因为喜欢哲学,所以不喜欢经济学”,那会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啊。所以,我的“拆墙”方法有如下几点:

一、强迫自己脱离舒适圈。这似乎已经是一个老掉牙的说辞,但我坚信没有多少人会实实在在的躬亲入局。我现在还算年轻,敢冲撞,不要脸,因此我会强迫自己去了解那些我一窍不通且不想了解的领域。例如我不懂经济学,那我就去读经济学入门书籍,看经济类新闻报道;我不了解编程,那我就去学几节python课程,去了解这是做什么的,我今后的生活会通过何种方式与它产生关联;我不了解心理分析,我又读不懂拉康和弗洛伊德,那我就看几篇相关职业的报道,了解在这个行业当中,大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和思维模式……离开舒适圈并没有这么难,只要你想要离开,并且开始离开,你就可以很自然的跳脱到另一个世界了。我告诫自己,不能止步于怀疑和偏见本身,而不去解决。因为我渐渐了解到:怀疑与偏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不了解而产生的。你与这个世界冲撞的次数越多,面积越大,世界越会更你带来更加丰富的反馈,如此的反馈越多,我们看待世界的眼睛就会越澄澈,越透亮。

二、不要害怕凝视深渊。此深渊并非指邪典或万恶之物,而是人、事、物背后的深层含义。表象世界永远都是二维状态,举例来说,当你看一个人发怒,首先会意识到他在发怒,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行为知觉,然而许多人就在这层认知之下停止了思考。快销时代的快节奏与生活惯性逐渐让我们的思考能力萎缩,然而富有长性,并且深刻、充满逻辑的思维才是我们对抗这个时代最有力的武器。许多人在自以为看清楚表面事实之后就开始妄下断言,且身体力行的实操着本能一般的二元论思维,居然还能自信的给出一个结论,并竭力自圆其说。当我亲眼目睹这种“纸片化”思维成为一种常态之后,也就逐渐了解到大多数人的片面思维与感性冲动实际上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弊病。不要耽于深渊会凝视你,这种凝视是最为深刻的反馈,而正是因为有这种反馈的存在,我们才能够更加冷静和睿智的处理生活。

三、在交流中,不仅要学会反思,还要学会反问。反问不是挑衅,反问是一种更加立体化的沟通艺术,能够让我们在思考对方提出对自己的怀疑同时,让对方也认真思考自己对对方的怀疑,互相摩擦,形成一种悖论状态,这有利于结果的更加明晰。确切来说,我们在进行谈话或交流时,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本能的应激反射,站在这种立场之下,对方一切与自己观点相违背的面向都值得去怀疑,反问不是将问题还给对方,而是期许对方在思考其质疑面的反端之后,以更严谨而深刻的话术去升华问题,逐步接近问题本质。追求本质从来都是一个又难又累的过程,但若我们都愿去探一探月之背面的样子,我们就会逐渐软化心中那些牢不可破的高墙,从而站在更全面的角度之上看待问题,同时也能站在更高的维度之上去审视一个更加多维而全面的自我。

我清晰的梳理出了最近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虽说我依旧愤怒,依旧怀疑,依旧持有偏见,但比起从前的一意孤行,我变得冷静了许多,也渐渐明白了,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放低姿态,我会越来越接近问题的真实答案,也会越来越洞悉世界的全貌。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然而大多数人却越想越简单,简单到仿佛已经参透佛学某法门,从此禅修过一生一般。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惯用的高姿态和强立场会让我们失去许多看清世界全貌的机会。或许我们因工作所迫,生活所需,不得不强己所难去单线条的处理问题,但毕竟,思想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私人物件,灵魂是我们自己独有的美好净土,倘若我们能够站在更广博的维度之下看世界,或许世界又会变得更加可爱一分。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早日打破那个被固化已久的自我,推翻那堵限制我们思想的“高墙”。去自由的生活,自由的怀疑,有力的冲撞这个世界吧,以个人偏见来看,这个好玩儿的世界会随时欢迎你来撞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