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老北京看海

2018-08-27  本文已影响230人  诗酒寒秋
【行走】在老北京看海

      北京市中心有一片被叫做“海”的湖区,前海、后海、西海、北海、中海、南海,就差东海了。

      把湖愣叫成海,或许和蒙古人有关。他们把湖叫海子,元朝定都北京之后也就把城里的几处湖泊叫海子。后来大家也叫习惯了,北海、中南海、什刹海的叫着,再说成湖反倒别扭了。

【行走】在老北京看海

      没事的时候,在这几个海边走走,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穿梭于历史与现实间,不用寻找,文化气息会扑面而来。

      北海、中海、南海称“前三海”,一直是皇家园林。后来北海改作公园对市民开放了,中海和南海合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办公地,属禁地。但在上世纪80年代,中南海可以参观,我去过好几次。真该感谢伟大的、开放的80年代,和那一批领导人。

【行走】在老北京看海

      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组成的什刹海,也称“后三海”,虽然周边遍布王府和达官的府邸,但百姓也夹杂其中,一直是开放的区域。

【行走】在老北京看海

      沿海的街巷,商味儿最浓的是烟袋斜街。叫斜街,肯定是斜的,为东北西南走向,200多米长,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到前海。

      大名鼎鼎的南锣鼓巷本是民居,都是近些年生生“打造”的,烟袋斜街则不同。自清末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就形成了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以及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等为主的特色。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里,烟袋的需求就大增,斜街上纷纷开起了烟袋铺。另外,烟袋斜街本身也像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像烟袋锅儿。其实,这里的繁荣可追溯到元初。元世祖忽必烈修建大都,开凿360里的“通惠河”,让大运河直通什刹海,南方货船在这里靠岸,各种商品源源不断,带动了这一代的繁荣。你如果逛斜街,从西口出来向前走百十米,就是京城著名老字号烤肉季和庆云楼,靠窗沿湖落座,观风景,品佳肴,几杯酒下肚,风云烟柳,好不惬意。

【行走】在老北京看海

                  老字号庆云楼饭庄

【行走】在老北京看海

                  老字号烤肉季饭庄

      可以说,烟袋斜街是北京现存最早的几条商业街之一。解放后,斜街逐渐冷清,大量商铺变为民居。最近十几年,西城区逐步恢复烟解放前的文化风貌,2010年,烟袋斜街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单位授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烟袋斜街的京味文化和民俗文化日渐突出。

【行走】在老北京看海

      短短的烟袋斜街里居然有一座建于明朝的道观——广福观。别看它不大,却是明朝管理全国道教的机构“道录司”所在地。解放后,这里成为民居。

【行走】在老北京看海 【行走】在老北京看海

      2007年,西城区政府腾退观内的住户并加以修复,2008年对外开放。这里经常举办一些与老北京风俗相关的展览,免门票。

    从烟袋斜街东口沿地安门外大街向南走不到200米,就是另一条有名的斜街:白米斜街。

【行走】在老北京看海

      白米斜街在前海东南侧,自东北至西南。有一说法,斜街早年有一座“白米寺”,便以此得名。

【行走】在老北京看海

      斜街里最有名的宅院是张之洞旧居(上图)。张之洞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进京,升任军机大臣,在此居住。斜街的11号院就是张家的住宅,7号院是张家的花园,两院内部相通,几乎占了半条胡同。解放后,11号院变成石油部宿舍,7号院是石油部幼儿园,现在已成大杂院。斜街里的另一位名人是溥仪的“淑妃”文绣,她再婚后曾在斜街里住过几年,但旧居已无迹可寻。

【行走】在老北京看海 【行走】在老北京看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