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闲忙的分界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对生活有着细腻感的人,应该也同样能够体会、并且明白,忙碌状态下,和悠闲状态下,身体所产生的饥饿感,是完全不同的。
电影院候场厅里,为什么总会爆米花在售卖呢?还有,自己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有没有一种想找点东西喝或者吃的想法?以及逛电商平台,或者线下便利店买各种零嘴的时候,自己是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人,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当手脚不再忙忙碌碌的时候,嘴巴、舌头和牙齿就会忙起来;反过来,当我们手脚并用仍嫌少生两只手或两只脚时,嘴巴、舌头和牙齿就会闲到似乎不存在了。
也正是在这种人性规律下,工作步入正轨后的近几天,每天的早中晚,都会有浓烈的饥饿感袭来,让我颇有不适应感。
之前,为提升己身素养而待业在家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优渥似公子少爷的生活,但也基本是饿了就去厨房找吃的,有现成吃现成,没有现成就自己做。总是能够将刚萌生的饿意,在如洪水般汹涌澎湃之前,顺利抹杀。而现在,饿了之后,不论是在住处还是在项目场地,都是不能够立马获得食物的。
为了不败坏自己的形象,当然是饿着肚子继续干活,况且,自己也不一定有那份闲心去吃东西。我是一个一旦专注起来,其他事情都会通通放下的人。注意力聚焦在手头上的任务时,对于饥饿感的感受,其实并没有自己走在下班路上时,来得强烈。大概是因为人的意识,是一个单线程实例,一次性只能够注意一件事。
好在,住处到场地的通勤时长,也就四十多分钟,完全是一个能够将逐渐强烈的饥饿感,给生生地忍受过去的时间范围。而回到住处后,即便是自己做饭,而非叫外卖,那也占用不了太多时间,往往可以在自己陷入饥饿难耐的境地前,顺利弄出一汤两菜,或者无汤三菜。
带着饥饿感去吃饭,每一口饭都特别香甜,俨然是一个不会浪费食物的状态。经过自己多年的感受,适当的饥饿感,可以让自己的头脑更加清晰,思考事情更加透传和全面。计算机身上的每一个元器件,再小也是需要电力驱动的,同样的道理,放在人的身上一样适用。
屏幕前的你,请回想一下,自己吃得饱饱的时候,一坐到沙发上,或者其他没有动来动去的姿态,去看书或玩手机、乃至看电视时,都会很快犯困想睡觉。吃饱之后容易犯困,是因为消化系统消化食物,是需要不少能量的。当能量供应主要输送到消化系统时,神经系统就会进入抑制状态,表现在外面,就是人开始变得没有什么精神、迷迷糊糊的。
所以说,只要不是那种令四肢发软、头晕目眩的严重饥饿,都是一种使自己效率提高的状态。没有任务优先级更高的消化任务,我们的大脑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分配,最终使得我们的思考越发有力,顺利将今天的忙碌,结束在下班之前,而非拖延到第二天,导致自己因为任务积压而变得更加忙碌、饿肚子的时间更加久。
总的来说,饿一饿也挺好的,至少有了活着的深刻感触,木然无感的生活,如同死了一般,是一种挺糟糕的生活状态。
感受饥饿,也感受日子的闲忙不同,人生的层次也就丰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