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中美对冲基金是种怎样的体验
虹姐引言
虹姐和今天采访的这位大神相识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课堂。得知人家是每周从加州打飞的来芝加哥上课,又得知他在全球前十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对冲基金工作,虹姐对他的敬仰已如滔滔江水般延绵不绝。后来听说男神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对冲基金工作,回国做自己的基金了。搞事情啊!!不采访一下天理不容啊!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采访。如果你对对冲基金(hedge fund)感兴趣,尤其对宏观投资策略(Global Macro)感兴趣,这篇有好多热腾腾的干货等着你。
因为干货实在太多,所以这篇字数略微有点冒…也就8859个字吧。但是!我保证!逻辑倍儿清晰!内容巨充实!行云流水,寓教于乐,10分钟内绝对读完。别犹豫,来吧!
虹姐:男神你好!先给大家介绍下你的背景吧!
男神:好的。我本科在国内读的,专业是经济学,毕业之后就来美读金融工程硕士。读硕士的第一年暑假找到了西海岸一家很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的 Analytics 部门的实习,主要做Client Facing Quant。硕士毕业的时候通过实习留下了,而且从偏后台的 Quant 组转到了前台的 Portfolio Management 部门,一直跟着一位大牛,做的策略是 Global Macro(全球宏观策略)。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了5年,2015年年底国内的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证券子公司正好有一个机会,可以给我平台和资源做自己的对冲基金,我比较了一下当时在纽约和伦敦的其他几个offer,最后决定回国了,现在在国内做的是宏观量化的策略,中国和海外市场都做。
虹姐:好牛的经历,好汉请受我一拜!所以你从一开始来美国就想好要进对冲基金这个行业了吗?
男神:其实没有。我这个金融工程的硕士项目很短,而且开始的晚,头一年12月才开始,找第二年的暑期实习时间非常短。所以我来了之后就一通乱投,hedge fund, mutual fund, sales and trading,quants,反正能投的我都投了,也拿到了很多 onsite interview,但是一个offer都没有。运气比较好的是我后来加入的这家公司在5月份补招了一批实习生,我就申请了,然后就很幸运的被录取了。
虹姐:所以说,找暑期实习这种事情不要过早放弃。很多公司是快到暑假了才意识到还没招够,需要补招,所以即使快到暑假了可能还有机会。
不过那你也好厉害,毕竟是一家很大的很出名的公司。当时你来美国只有半年多,之前也没有工作经验,你觉得公司看中了你哪些背景呢?你提到你的实习做的是Quant,是不是需要很强大的编程背景?你在这方面经验很丰富吗?
男神:我觉得最后能拿到这个实习还是很幸运的。我的职位是Quant,但不是纯Quant。一般纯Quant都是要实打实的 Python 或者 C++,把学术研究论文写成程序那种。所以这种纯 Quant 一般只招数学,物理或者工程的博士那种背景。我当时这个实习职位实际上是一半 Quant,另一半需要跟客户打交道(client facing)。是需要些编程,但不是那种特别复杂的,用Matlab就可以。
虹姐:你的Matlab水平很娴熟吗?
男神:我本科是完全没有编程背景的,当时也只是在研究生头半年有课程需要用 Matlab,自己就硬着头皮学,用 Matlab 写了几门课的作业,仅此而已。但是现在的工作对编程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当然编程不是唯一的需求。
虹姐:明白了,所以说当时你应该不是靠 quant skill 胜出的。
男神:对,我觉得因为我这个职位还有一部分和客户和内部交流,我感觉本科是学商科的人,相对纯数理专业的,在这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这也是最后能要我的原因。
虹姐:明白了,所以说沟通交流这种软技能,有些时候还能比硬技好使。所以你毕业就通过这个实习留下来,拿到了全职工作了?
男神:是的。但是当时我实习的工作还是比较后台的 Analytics 组,是服务于基金经理的。
当时通过实习拿到 return offer 的时候,想换到更前台的工作去。后来我在正式工作开始前,在公司内部 networking,得知当时有一个做 Global Macro 策略的基金经理正在招人组建团队。于是通过人介绍了自己,最后在开始正式工作的时候换到了 Portfolio Management 组的这个 Global Macro 策略下,做 Portfolio Associate。
虹姐:牛掰。这个机会如果不是你主动出击,可能就错过了。
男神:是的。老实说,从后台往前台换,机会不是那么多。而且Dodd-Frank之后,银行的自营台不能继续发展,很多 prop trading 的职位慢慢剥离出去,整体来说前台工作越来越少。我觉得我也算很幸运,正好遇到有这样一个机会。不过我还是想说,内部 networking 很重要,即使你已经拿到了 offer,这个资源也一定不要浪费掉。
来来来,科普一下,男神在这里提到的 Dodd-Frank,是指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公布的一项意义非常深远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于2010年7月21日由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签署生效,全称叫《The 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一般简称 Dodd-Frank。
敲黑板,在美国学金融的一定不要说自己不知道这个 Dodd-Frank 法案啊,因为这项法案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意义非常深远,改革范围涉及监管,消费者利益保护,衍生品的监管等等。其中的 Volcker Rule 限制银行等大金融机构进行投机性交易,禁止银行业自营交易。虹姐采访过的 trader萌妹子在《听萌妹子交易员讲美国 trading 市场那些事》这篇文章里跟大家科普过银行 trading 这块的做市(market making)和自营(prop trading)的区别,忘记了的话大家可以去温习下哈~
虹姐:就是这个道理。Networking不应该在拿到 offer 那一刻就结束了,而是应该持续不断的做下去。
全面解析全球宏观策略/Global Macro
虹姐:下面咱们聊聊你在美国的这个hedge fund的工作。你说你做的策略叫全球宏观(Global Macro)。能不能给大家简单科普下这个策略。
男神:全球宏观策略(Global Macro)交易的资产类别很多,比如股票,利率,上篇,外汇等,而且几乎没有什么交易限制,大部分的主观型全球宏观策略(即 Discretionary Global Marco,不懂没关系,这个概念一会儿会讲到哦~)主要自上而下看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状况,财政和货币政策啊,突发事件的地缘政治这些宏观的方面来找投资机会。当然还有很多是通过非常分散的投资行为来实现交易逻辑的。
虹姐:额...能不能拓展讲一下..
男神:可以。这样说吧,全球宏观策略有这么几个特点。
首先,主观型全球宏观(Discretionary Global Marco)是针对宏观层面的机会的,不是微观到公司或者单个证券产品这个层面的机会。宏观层面这个定义本身非常宽松,可能是政策环境,比如美联储加息但是全世界其他主要市场降息,这就是一个policy divergence的主题,就可以根据这个主题去交易;也可能是市场大事件,比如英国公投退欧这个宏观事件。事件发生之前有人会去做空英镑,因为觉得如果脱欧,英国会相对欧盟损失更惨重,所以会提前做空英镑,这也算宏观交易。还有可能是针对一个中长期的趋势(secular trend),比如中国经济转型这类,或者中长期的市场信号,比如波动率(volatility trade),甚至是一些长期的市场溢价因子,比如价值股(value),优质股(quality)这些,都可以去做交易。
这个跟equity long short这些微观的bottom-up的策略相比,比较大的不同在于,我们不关注由单个公司引起的价格波动,我们更关注市场级别的行为规律,是一个鸟瞰top-down的视角。而且,全球宏观策略对这些宏观上的机会有一个方向上的预判。比如英国脱欧,我们会先去预判,觉得会通过,或者不会通过,然后根据这个预判去做trade,以及对冲风险。而传统的value investing不需要一个方向性的预判,而是通过鉴别被低估的股票,买入,等待它回归真实价值来获利,所以这两种思路是非常不一样的。
第二个特点就是它没有什么限制,很flexible。全球各个国家地区,各种投资标的和货币种类,哪里看到投资机会都可以做。股票债券商品货币利率汇率,各种期权期货衍生品你都可以用来做交易。当然,这也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很强大的投资团队,对市场上不同的地区和产品都非常了解,还要有强大的交易和资深的trader能高效率的完成交易。总之,Global Macro不是靠基金经理一个人就能扛起来的策略,过硬的投资支持团队和硬件水平(infrastructure)对业绩也是至关重要的。
虹姐: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可是还是不明白具体你们都做什么样的交易。能不能给我这样的脑洞小的举个例子?
接下来的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专业,不是学金融的亲们读起来可能会有点吃力。不过没关系,你可以直接跳到下部分“对冲基金的日常”部分继续读,不影响阅读效果的。如果是学金融,做金融,考过CFA的亲们,可以挑战一下哈~
男神:我可以拿刚才提到的波动率举一个结构性交易的例子。
提起波动率大家应该第一个想到的是VIX。VIX是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市场波动率指数,用来衡量标准普尔500指数期权的隐含波动性。市场上的不确定性越大,VIX会高走,反之会跌。
VIX是指数,没法直接买卖,通常都是通过 VIX 的衍生品。比如一种交易策略就用VIX 的期货做 term structure 的交易。简单来讲就是,VIX 期货有不同的到期时间,从现货到1,3,6,12个月都有。通常市场情况下这个 term structure 是往上走的,也就是说短期的价格低,长期的价格高。这时候你就可以卖空短期的 VIX 期货,同时买长期的 VIX 期货做对冲。由于短期和长期期货的斜率不同,短期越靠近现货斜率越陡,所以价格降得快,而长期降的速度慢,所以在这笔交易里你卖短期赚的钱多,买长期亏的钱少,整体来说就是在赚钱的。当然,这是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term structure 结构不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盈利。如果出现风险事件,比如今年5月份 Trump被调查弹劾的传闻满天飞的时候,VIX一天可以上涨个 50%, 这时候这种 carry 类型的策略就会亏损。
除了用VIX做波动率之外,还可以通过直接交易期权来做波动率。期权也有很多交易方式,比如CFA里学过的,如果你觉得隐含波动率与实际波动率的比值处于很高的水平,你可以去卖 straddle(同时卖空相同交割价,相同到期日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然后 delta hedging。这里涉及的概念复杂一些,就不拓展讲了。
虹姐:…这...听完了更晕了…感觉你说的这些概念CFA里都考过,不过已经毫无保留的双手奉还给了课本…所以每一笔 trade 都是你们自己设计的?没有像high frequency trading一样由算法来算吗?
男神:有的。这里涉及到宏观基金的一个分类:discretionary 和 systematic。这两类宏观基金的思路很不一样。
Discretionary Macro可以翻译成主观型式宏观策略,就是我刚才讲的我美国工作的那个基金的模式。基金经理会结合整体公司或者团队的观点,对全球宏观形势有分析判断,然后根据几个不同的主题做 trade。所有的 trade 加起来可能几十个,不算非常分散,每个trade都是基金经理过目的,每个权重都相对重,有时候仓位比较集中,所以相比来说业绩也会大起大落一些。我们当然也有 quant model 来协助分析,但是最终判断不是由模型来决定,而是由人的主观来检验和判断的。
Systematic Macro就是系统宏观。它的模式是非常量化的。投资团队会针对长期的市场行为来开发算法(trading algorithms),由算法来决定做什么交易。通常都是好几百个trade一起做,主要交易流动性非常高的期权期货和外汇。当然模型构建当中会有投资团队的主观经验在里面,但是具体交易受人为影响很少,都是听算法的。之前很多人会觉得这种策略就是黑箱操作。从2012年开始,由于量化对冲基金的盛行,很多常见的策略已经没有黑箱子一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相对透明的交易规则的 risk premium的产品。
比较典型的 systematic 包括做趋势跟踪策略,也就是 trending,就是看市场信号寻找趋势,然后跟踪或者反转。有一些系统宏观基金主要运作的策就是 trending,这些基金有一些其他名称,例如managed futures(管理期货)或者CTAs (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商品交易顾问基金)。做趋势最有名的包括英国的 AHL 还有后来的 Winton 等。
前面提到的 risk premium 里面,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都是基于系统化的交易规则进行的。比如 Fama French 3 Factors 里面的投资价值股 (value),买入长期价值低估的股票,同时做空价值高估的股票,或者做空整个市场来对冲掉市场风险。除了价值因子,还可以交易优质股 quality stock,也是这个意思。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虹姐:哦这样。我一直以为 hedge fund 就是那种靠超级无敌计算机量化的投资策略,原来也有很多需要扎实的投资分析的策略。
男神:对的。很多对冲基金其实是做基本面分析的,而且做得可能比传统的 mutual fund 还要深。比如如果你看过一个美剧叫做《Billions》,里面 Bobby Axelrod 的公司 Axe Capital 就是靠基本面分析,或者更直接说一点是内幕交易,来获利的。其实大部分 equity long/short,就是买入看好的股票,做空看跌的股票,或者activist,通过影响公司经营决策来改变公司的盈利能力。这些策略都在做基本面分析,量化模型在整个投资决策里面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这些年的趋势是规则交易逐渐发展壮大,投资给量化基金的资金也逐年增长。从2012年开始,整个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新的业务生态,叫做风险溢价,在过去几年里很受机构投资人的欢迎。
不过我想说,量化(quant)和基本面分析(fundamental)其实没有那么水火不容互相对立,很多情况下是交叉的。比如侧重基本面的策略也需要quant model来提供分析,即使是更偏量化的交易,在模型构建的时候也会参考基本面,都是交叉的。例如鼎鼎大名的 Steve Cohen 继 SAC 之后新设立的基金 Point 72 ,这家基金的一个前基金经理后来自立门户之后,将他在 Steven Cohen 那里积累的基本面分析的经验量化,模式化,通过系统的规则投资的办法来投资。
虹姐:了解。你提到了好多衍生品…做 global macro 基本都要用到衍生品吗?
男神:是的,主要有3个原因。
一是衍生品可以用来产生杠杆。很多衍生品是保证金交易,占用现金少,四两拨千斤的意思。而且宏观交易很多是赚个买卖价差,浮动很小,得靠杠杆把利润做大。
第二是很多衍生品交易是非线性的,尤其是期权。非线性什么意思呢?就是指它的损失和收益不成比例。比如损失很小,收益很大,或者一开始持平,后面收益增加很快。宏观交易来说,要控制风险同时做大收益,需要通过这种非线性的模式才能做到。
第三就是很多交易只能通过衍生品来做。传统交易比如买卖股票什么的当然不需要,但是一些别的投资标的,比如刚才提到的波动率,再比如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这些,只有衍生品才能做。
对冲基金的日常
虹姐:嗯,有道理。看来CFA 考那么恶心的 derivatives 真的有人在用耶…好了,太多专业名词了,估计大家此刻马上就要晕厥在屏幕前了,再聊下去我该掉粉了,咱们来聊点别的。那你的工作是什么呢?
男神:我现在的工作是服务整个交易台的全流程工作,包括从策略开发,策略上线,策略交易,策略销售等,类似一个对冲基金,但是借助一个大的平台来共享现有的资源,包括IT,销售和客服,中后台以及风险控制合规的资源。
我之前在美国的工作是协助基金经理管理基金,以及所有与做交易有关的工作,包括每天准备报表,准备盈亏总结,准备交易,收市后的交易总结,看市场动态,分析盈亏等,类似基金经理的左膀右臂,帮他更好的了解交易结果,研究新的交易策略。这个工作让我获得了第一手的交易经验,是非常好的学习过程。
虹姐:能不能拓展讲一下你在美国和中国每天各是什么样的工作流程?比如工作时间,干什么活儿之类的。
男神:好。我之前在美国一般是早晨5点到晚上5点。现在在中国是早晨10点到晚上12点。
虹姐:等下,早晨5点?!额滴神!为嘛要那么早啊?
男神:因为我之前的公司在西海岸,跟纽约有3个小时时差啊。纽约早晨9点半开市,我们这边才6点半啊。而且在开市前有很多事情需要准备,所以要早到。现在在国内是因为看欧洲和美国市场,只能晚上留晚一点了。
虹姐:哎,在西海岸做金融真心伤不起啊。不过想想最惨的应该是夏威夷,凌晨3点半纽约这边就开市了…额,扯远了。那你继续说,你每天的工作都是什么?
男神:之前在美国,早晨起来有很多 report 需要做,白天要跟着基金经理看市场做交易,决定要trade了要负责在交易台下单(execution)。然后收市之后总结一下当天交易结果,看看下阶段有什么可以交易的。现在在中国,就事无巨细,什么都要做了。要负责量化策略的开发和交易,海外负责对投资人的沟通路演,还要销售自己的私募基金。
虹姐:你刚才说到交易,所以只要市场开着就要不停的下单trade吗?
男神:这个取决于策略,要分开看。现在在国内做的这个基金虽然也是全球宏观,但是交易大部分都是系统模型在运作,所以工作集中在维护和改进模型以及开发新的模型上面。
以前在美国的基金因为有很大部分是主观型宏观,所以有大事件的时候交易会相对频繁,集中在几天。那几天会很紧张,市场机会一出现,trade需要20秒之内就要做完,然后10秒20秒就要看到结果,非常紧张不能出错。当市场比较平静的时候,我们也有好几天一个星期不交易的时候。
虹姐:这么惊心动魄?好在市场一旦关了就不用管了。
男神:做美国市场的可能是这样。我们是做全球的,有时候美国这边关市了还要看亚洲,到晚上中国没完,欧洲又进来,所以全球市场波动大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24小时连轴转。
虹姐:所以是忙是闲没有固定的周期,都是跟着投资机会走的。
男神:是的。
虹姐:那我们再来聊聊对冲基金的组织结构。一般都分哪些级别啊?
男神:整个对冲基金的投资团队等级并不是很森严或者说条条框框。核心就是基金经理(Portfolio manager)或者说对基金盈利负责的人,然后基本就是各种来帮助基金经理做决策的人,这些人的职位名称不定,有的叫 Analyst, 有的叫 Trader, 有的叫 Portfolio Associate, 有的叫 Quant。不同的 title 主要取决于你是什么策略。如果是做 fundamental equity long/short 的,就是帮基金经理选股票的 Analyst;如果是量化的策略,就是Quant。这些都是前台(front office)的职位。然后就是中后台的职位 (middle and back office), 例如 middle office 的,execute,IT这些。
虹姐:那前台的这些职位通常要求有什么样的技能呢?都需要有什么样的背景呢?
男神:我觉得对冲基金整体来说比较喜欢招有对应经验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对冲基金喜欢从投行招,因为技能对口。比如一个会交易emerging market interest rate的基金,就喜欢招以前在投行trading desk上做过 emerging market interest rate 产品的 trader,因为ta对那个市场特别熟,直接上手。比如有些 event driven的 strategy 需要很复杂的 transaction modeling,比较喜欢被 IBD 训练出来的 modeling 很熟的 analyst。再比如专门投 energy 的 fund 就会喜欢在投行 cover energy deals 的 ibanker。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想进hedge fund的人都会先做几年投行做跳板:没有经验想直接进真心很难。
量化基金还喜欢招有建模型经验或者有编程经验的人,一样,也是需要你有一些经验。
而且一般对冲基金跟其他buy side一样,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基本没有像投行或者咨询那样每年都有成规模的校招。遇到行情好的可能会扩招,行情不好好几年不招人也是常有的事情。
虹姐:那从职业发展来看,一般做多少年协助的职位才有可能升为基金经理呢?是不是所有人最终的目标都是成为基金经理呢?那淘汰率得多高啊?
男神:做前台的工作,不管是在对冲基金,还是在公募仅仅,最终目标是有自己的P&L。P&L就是Profit and Loss,就是指自己有自己的基金,管自己的钱,对自己的交易结果负全权责任。在美国,市场比较稳定成熟,特别exciting的机会不会太多太频繁的出现,所以从non P&L person到 P&L person这个跨度会非常长,而且还不是确定的。其他一些职位,比如trader,也是可以做一辈子的方向。如果你想管fund,终极目标还是自己管钱,开fund。
对冲基金的招聘
虹姐:那我们来聊点实在的。从招聘的角度看,对于想进hedge fund的学生,hedge fund最看重什么?专业?GPA?CFA?MBA?学校排名?
男神:学校排名在简历关会有帮助,但是一旦入行了就没人再看学校了。除非是做fundamental equity strategy的,否则CFA用处不大。Hedge fund也不是特别看重MBA。MBA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帮你转行,比如如果你想从比较小众的行业转投行或者咨询这种大行业,MBA最合适。但是往hedge fund这种小众的行业转,MBA也没有什么独特的机会提供给你。我觉得MBA的帮助不在转行,而是学校提供的活动,和在行业里的校友的networking 机会,以及名校的品牌效应。但是总体来说,这些虚的东西都是 nice to have,但不会成为决定因素,最终还是经验对口最吃香。比如,如果你很能编程,对量化分析有经验,在投行做过 desk quant 或者某一个具体资产类别做过规则化交易的,就很容易转去量化对冲基金,不需要读MBA什么的。
虹姐:那面试侧重看什么?Fit/Behavior questions? Technical questions? Case study? Brain teasers? Stock pitch?
男神:取决于策略吧,我觉得不同的投资策略面试的内容也不会很一样,尤其是technical的部分。一般最开始的几轮会偏technical一些,有的还会扔给你个case让你来做,最后的面试一般是看fit的,所以这些方面都会考察。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真的要对投资感兴趣,而且密切关注市场,而且能贡献投资的点子。面试可能会问你现在市场什么样,你的投资建议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个trade?通过这些问题来看看逻辑是不是很严密,对这个领域是否熟,最重要是有没有赚钱的能力。成绩再好,学校排名再高,没有这个sense也白搭。
虹姐:那Networking在这个行业重要吗?
男神:Networking的意义在于了解招聘信息。刚才说过,Hedge fund一般没有固定的招聘,即使有,也不会大张旗鼓的宣传,甚至很多信息都不放出来,你在公开渠道看不到。只有通过networking,保持和行业里人的联系,才会有途径得知。
回国这个决定背后的故事
虹姐:好的好的。这些招聘的信息真的很有帮助。那最后来聊下你回国的经历吧。为什么决定放弃美国的大好前程,回国发展?
男神:我是2年前回国的。在那之前就开始想换工作,主要是当时公司有些动荡,客户资金撤离了很多,有裁员,晋升机会也少了,就想着应该开始找别的机会。通过猎头了解到了几个国内的机会。之前没有考虑过回国,通过这几个开始关注国内的市场,最后美国中国拿到了几个 offer,对比了一下,国内的这个机会是唯一一个可以让我自己管 P&L 的,其他几个机会还是辅助性质的工作,还会在track上走很远才能管P&L,我就毫不犹豫的接了这个中国的机会。
虹姐:所以你选择的标准不是以回国与否来判断的,还是以能否管钱,实现你的职业目标为衡量标准的。
男神:对。我觉得即使你现有的机会都不能让你管 P&L,你也应该选择跟以前工作有承接性,能够帮你尽量缩短到管P&L这一步时间的那个机会。机会具体在哪什么的反倒不是那么重要,尽早建立起自己的 track record 更重要。
虹姐: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下你在中国现在做的这个基金?
男神:这个基金依托国内的一个很大的保险公司,在这个金融集团品牌提供的平台上运行。我带着我的海外经验加入这个平台,自己出投资策略,平台给你提供品牌及 operations 的支持,帮你发自己的基金。我现在负责 macro quantitative 的策略,分为只交易中国市场的和只交易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的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量化交易。目标客户是国内想投海外市场的资金。
虹姐:你回国这段时间对中国投资海外这个趋势有什么体会?
男神:我觉得中国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人民币贬值,境内投资人对外投资只想避免人民币贬值的损失。现在人民币贬值有所缓解,但是投资人一样希望投资海外市场,原因是为了分散风险。现在资金出海还是有很多限制,当然投资人也有很多办法将钱投出来。我认为中国投资人对海外投资的需求只会增加,而且这个速度是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的。
虹姐:那从原来在一家大型的成熟资产管理公司做,到现在自己做fund,体会是不是特别不一样?
男神:原来就是很稳定的一份工作,现在感觉是在创业,完全不同的体会。现在要自己带团队,自己开发策略,自己设计制度,风控,自己出路演资料。非常有挑战,有压力,也很有意思。
虹姐:在美国工作生活了那么多年,回国做有没有水土不服?
男神:肯定是有不适应的地方的。我觉得从行业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市场和欧美市场不在同一个档位上。如果说欧美是3-4档这个档位的话,中国现在只有1-2档。美国用的很成熟的投资理念,国内市场接受需要更长的时间。
很多国内的投资人对投资理解不足,不愿意承担风险,或者只愿意接受低阶产品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大部分国内投资者还是更能接受市场风险,喜欢投 beta。对对冲基金这样的投 alpha 的 absolute return 类型的产品不是很适应。所以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去教育投资人,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是这个过程正在发生,而且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我觉得机会是存在的,尤其是针对有中资背景的公司。国内的投资人对外资机构会有提防之心,总觉得外资机构不是很靠谱,黑箱操作,交流不通畅,亏钱可能就跑了。中资有品牌背书,更受信任,可以帮助投资者降低心理戒备,在募集资金上会更有优势一些。
虹姐:明白了。所以最后问你,如果有人想回国进入 hedge fund 这个行业,你会支持还是反对?
男神:我觉得还是要看能不能管P&L,或者距离达到这个目标有多远。如果可以,我觉得国内市场其实挺有前景的。目前国内的对冲基金没有特别一家独大的局面,还都是比较分散的,遍地开花的形式,但是需求量很大。只要你有一点成绩,就会有钱找到你。市场机会还是很不错的。
虹姐:好哒!非常感谢你接受采访!祝你在中国的业绩越来越好!
男神:谢谢大家。祝大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