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是熊不是兔

高中时候受一位高人指点,语文成绩一直挺好,考个130总觉得不是什么大事。想来不是语言能力出色,只是了解些考试中的套路。

那时候,出题者总爱选同类型的文章。不是借古喻今就是求而不得,感情也无非是豪迈、奔放、惆怅、悲伤。做题自然也就这几句答案。看似分析,其实是选择。再加些不疼不痒的话就齐活了。

作文,更是背个开头,背个结尾。中间加些思辨,加些例子。分数自然也不会差。

这种套路下,做题简单,批卷开心。嗯,多深的套路不重要,大家开心就好。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痛恨这种套路。于是开始写一些乱七八糟的文章,没有逻辑、结构和章法。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到哪就写到哪。尽可能的把一件事情撕扯成若干个碎片。有时候深怕不够细碎,删了重写,反反复复直至穷尽。这种支离破碎下,才有机会把想说的留下来,把不想说的藏在起来。说是藏倒也藏的不深,无意间缘分来了就能看到些。

朋友说这种文章读起来很是累人。

其实这种文章本身就不适合阅读。一眼扫过,目光留在哪,就读哪;留不下就算。

奥修有一段描述:“那一刻不多不少,毫无原因的霎那花开”

画画,

爱留白,

大块大块的白。

至今没搞懂,

那是不是,画出的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