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散文想法

《被讨厌的勇气》生活哲学终篇

2019-07-10  本文已影响8人  陌言大叔
《被讨厌的勇气》生活哲学终篇

      作者告诉我们,改变生活方式用不了多少时间。你不需要成为怎么样的强者、你不需要熟练掌握英语、不需要考上哈佛大学就可以改变生活模式,这完全取决于心态上的转变。

      这套哲学,是教你怎么主观地看待这个世界。事情就是这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个情况。但是意义,你可以自己选择。而选择了意义,你就选择了生活方式。前面说到弱者先追求的是进步,认为只有进步了才能获得幸福,而强者则是先追求自由然后再去追求幸福。就好像登山一样,你以为只有登顶才是幸福的,登山的过程是幸福的代价。如果你永远都是在登山的路上?如果你永远都登不到山顶上呢?如果登上之后又发现更高的山呢?这样的生活等于是被某个目标牵着走,不自由也不幸福。作者认为人生不是一条通往某个目的地的线,人生是无数个“点”的连续。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好好珍惜、好好体会,好好享受。有句话叫“活在当下”,作者是赞成这个观点的。

      比如:旅游,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个目的地才算旅游,而是从跨出家门的那一刻,旅行就已经开始了,路上每一处点点滴滴都值得欣赏。

      人生每个时刻都应该认真地活着,认真不等于深刻,人生没必要深刻,认真就行了。如果你不能认真地活着,永远都在路上,永远都不喜欢当前的自己,那你真的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得到幸福。

      认真,是对自己的态度。那对别人应该怎么做呢?我想,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的首要准则。就是“课题分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你只要为自己的课题负责,而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别人干涉了你的课题。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我爱你,与你无关”,爱谁、信任谁、帮助谁,那是你的课题,至于说那个人会不会爱你、会不会辜负你的信任、会不会对得起你的帮助,那是他的课题。

      如果帮助一个人是为了让他报答,那你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你是想要控制别人,你是在干涉别人的生活!这样的帮助谁敢接受?这不是阴谋诡计是什么?

      人际关系的出发点是课题分离解决自由的问题,人际关系的终点则是建立良好关系解决幸福的问题。

      接纳,是要接受自己的缺点 ,不能自我欺骗。

比如:你做某件事,实际你做得最好的水平就是这样子,但是你心里却是辨论着,这次是我运气不好,我其实还能做得更好,这就是自我欺骗。所谓自我接纳,就是关注你可以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信赖,阿德勒要求我们无条件地相信别人。如果你把别人视为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信任就是应该的。这个做法也非常适合现代陌生人社会。在发达地区你可以很容易就能跟陌生人合作,不需要找什么亲戚做担保人。越是不发达的地区,人们越是缺乏互信,很多事都干不成。

      贡献,幸福来自对共同体的贡献感。但是做贡献可不是让你自我牺牲。在阿德勒看来,自我牺牲是过度适应社会,是没有必要的。任何一个理智的心理学家都不可能同意让一个母亲牺牲自己的生活去成全孩子 —— 孩子的人生是人生,你的人生难道就不是人生了吗?这不符合人人平等。

      接纳、信赖、贡献这三步其实是一套递进的逻辑。有了自我接纳,每个人承担自己的后果,你才不怕被别人背叛,你才会有他者信赖。有了他者信赖,把别人当做是伙伴,你才愿意做他者贡献。

      有很多成功人士,他们完全知道怎么不断进步,知道怎么刻意练习,知道如何造势,知道怎么高别人一头,但是他们并不一定幸福。他的心态可能失衡,他一和人比较就沮丧,搞不好还会自杀。世俗成功和内心幸福是不同的维度,阿德勒这套人生哲学不是研究怎么让你成功的学问,而是告诉你怎么坦然面对这个社会,解决让你获得幸福的问题,那就是心态问题。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到这算是读完了,当然我学到的也只是一部分,想要学到更深层面的内容,还得有待他人去挖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