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之六:无限故事力
今天是读《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第6天。阅读了最后一章:神话激发解释,但不接受任何解释。
在最后一章,作者主要从神话、文化、故事的角度进行论述。
今天阅读下来,最大的感受是“无限游戏”四个字犹如心锚开始渐渐进入我的日常思维。
而在听课、看书、做事、看节目时,常常会有“这不就是无限游戏的思维的吗?”的念头跑出来。
作者说:“整个文明都诞生自故事,而不可能诞生自别处。”
我们的智人祖先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下来,靠的不就是讲故事的能力吗?
就像我们如果单纯给孩子说教,让他不要干这个、不要干那个,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没什么用,反而我们越不让他们做的事,他们就是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去做。
但如果用理解的、共情的,甚至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影响,他们反而能够理解并接受我们的意见。
有限思维的我们常常没有耐心用无限游戏的思维去和孩子沟通,总是希望立竿见影,说了什么孩子马上就会有我们期待的反应。
但我们自己也能感受到有限游戏的思维并不能够帮助我们。反而耐心一点、冷静一点、看得长远一点,格局大一点才会等待想要的结果。
“一旦谁成为唯一的说话者,那就根本不再有任何说话者。”
当我们总想着孩子能够听我们的指令,却不能从他们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用家长的权威来压制孩子时,就是成为了“唯一的说话者”,也就“不再有任何说话者”,意味着孩子也会渐渐不愿意和我们沟通。
周轶君获得好评无数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关于芬兰的那集中,谈到如果有孩子就是不爱数学呢?芬兰老师说:“我们不会认为那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检讨我们的教学。如果这个孩子喜欢小汽车,我们就会从小汽车入手,让他爱上数学。”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无限思维。当我们一遇到问题忙不迭地给自己和他人下各种标签和定义时,总是有人能够从更高的维度、用无限游戏的思维来对故事进行重新演绎。
一样的故事素材,思维不同,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解决。
神话研究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从世界各地的神话故事中总结出“英雄之旅”模型,让我们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英雄在成为英雄之前要经历种种考验。如果一次失败、一次栽坑就认为这是故事的解决,那也就没有后来的成长、蜕变,更无法成为英雄。
有限思维是无法拓展出无限资源、无限事业,无限世界的。
只有秉持着终身成长的态度才能走深、走远、走长久。
无戒学堂2022念日更第25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