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江湖哲思简友广场

赖辉东《论语史鉴》14.21远离“政治冷漠症”。

2020-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冬晖

第21章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陈成子:即陈恒,也叫田恒。司马迁写《史记》时,为了避讳,把很多历史人物的名字给改了,比如韩信手下有个谋士叫蒯彻,为了避汉武帝刘彻的讳,把蒯彻改为蒯通,以至于世人只知有蒯通,不知道有蒯彻。司马迁同样把田恒改名为田常,为的是避汉文帝刘恒的讳。司马迁甚至还把《道德家》开篇“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改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陈恒为齐桓公时因乱奔齐的陈厉公之子陈完之后,谥号成子,陈僖子之子。陈恒专擅齐政,杀齐简公,自任丞相,实际为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立基。三传至田和(太公和),正式代齐。

简公:齐简公,姜姓,吕氏,名壬,是齐悼公之子,继位前称公子壬。齐悼公四年(公元前485年),齐国大臣鲍子(鲍叔牙曾孙鲍牵)弑杀齐悼公,齐国群臣共立公子壬为国君,是为齐简公。

齐简公继位后,分别任用田成子田常和阚止(一作监止,字子我)为左、右相。阚止得宠于齐简公,田成子嫉妒。大夫御鞅(姓御名鞅)见状,建议齐简公择用一人,借此排挤田成子。

齐简公四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前481年)春天,阚止在上朝途中遇田氏族人田逆杀人,将其拘捕,后被田氏营救。阚止惧怕田氏势力,在简公支持下,准备驱逐田氏。阚止家仆陈豹将此事告知田恒。

同年五月,田恒先发制人,率车入公宫,劫持简公。阚止率军反攻,被田氏击败,阚止出逃。田氏军穷追不舍,情急下阚止迷路,失道于弇(yan第三声)中屿(临淄一山隘),误入田氏之邑丰丘,在郭门被田氏杀死。六月,齐简公与夫人在仓皇逃往徐州(今山东省滕州市南薛国故城)的路上,被田恒的追兵杀死。事后田恒立简公弟骜为君,即齐平公,自任太宰。

沐浴:沐指洗头,浴指洗身,如《史记》:“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现在的人一般用“洗澡”一词来代替沐浴,其实,古代洗澡指洗手和洗脚。

沐浴也指受润泽;沉浸在某种环境中。如“沐浴在阳光下。”“如沐春风”等。在古代,如遇重大事件或节日,人们要“沐浴更衣”,以示尊敬,重视。

告:从牛从口,会用牛祭祀,向上天祷告之意。后延伸为“请求”、“通知”、“报告”等意,如《礼记》》:“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又如《诗经》:“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说文》对“告”字的原义有另外一说:“牛喜欢用角抵触人,在牛角上挂一横木,表示警告,提醒。”所以告的原意为“警告”,“提醒”,后延伸为告发,上告等意。

讨:会意字。从言,从寸。言指言论。寸指法度。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本义:声讨,讨伐。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托臣以讨贼。”又如《尚书-皋陶谟》:“天讨有罪”。后延伸为探究等意,如《论语》:“世叔讨论之。”讨还有“招致”等意,如“讨厌”,“讨嫌”等。福建客家人说娶老婆说成“讨老婆”。讨还有索取、乞求等意思,如:“讨个好彩头。”

告夫三子:“三子”即“三桓”,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因当时的季孙、孟孙、叔孙权势很大,实际操纵鲁国政局。

之三子告:去向“三桓”报告。

全文理解为: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得知后马上沐浴上朝,向鲁哀公报告说:“陈恒弑其君主,请出兵讨伐吧。”哀公说:“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失望地说:“因为我曾经当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君主竟然说:‘去报告三位大夫吧!’”孔子立马到三位大夫那里去报告,他们表示不愿意出兵。孔子又说:“因为我曾当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

陈恒杀齐简公是在公元前481年6月,这年孔子71岁,他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在这年去世,鲁哀公于这一年打猎时杀死了一只瑞兽——麒麟,孔子知道后非常哀痛,觉得这是个不详预兆,于是停写《春秋》。

这一年,齐国政变,收留过孔子的齐国大夫高昭子被杀,孔子的得意门生宰予在这次动乱中被杀(也有一说,此宰予非彼宰予),孔子经过几次打击,身心疲惫,但他不忘行“仁义”为己任,依然请求鲁国出兵讨伐叛乱分子,遗憾的是,鲁君如傀儡,做不了主,能做主的“三桓”不愿插手这事。孔子失望地回到家中,口中喃喃自语。

有人说孔子违背了自己提出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原则,这样理解就太肤浅了,孔子请求鲁国出兵,只是提议,并不是“谋”政。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鲁国公民,应该有颗忧国忧民之心,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

但凡有点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喜欢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新闻,但有些人却爱用“不关你的事”,“多管闲事”等来挖苦别人,这种人被称为患有“政治冷漠症”。其实,国家、社会的每一件事都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我们应该关注。

                      蹇叔哭师

春秋时期有位智者叫蹇叔(约前690年—前610年),居宋国铚邑(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蹇叔是蹇姓的唯一得姓始祖,他曾资助过一个沿街乞讨的流浪汉百里奚,并多次为百里奚指点迷津,多次预言百里奚的错误决定得到应验。百里奚做了秦国国相后,引荐蹇叔入秦,后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秦穆公称霸诸侯。

公元前627年,蹇叔63岁,闲赋在家。天下霸主晋文公重耳新死,不久郑国国君郑文公又去世,急于称霸的秦穆公准备发兵攻打并消灭郑国,再图攻打晋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夺取郑国都城。秦穆公向蹇叔咨询,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

蹇叔凭着自己漫长的阅历和丰富的政治经验,根据秦、晋、郑三方情况,分析全面,陈词恳切,将潜在的危险无不—一道出,对“劳师以袭远”的违反常识的愚蠢行径作了彻底的否定,指出袭郑必败无疑。蹇叔的论战之道几干年来一直为世人称道,被奉为“知己知彼”的楷模。

然而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正确意见。秦穆公利令智昏,一意孤行,执意要派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白乙丙、西乞术(蹇叔的两个儿子)三帅率部出征。

蹇叔实际上已失去进谏的正常渠道,但他仍然不放弃努力——以“哭师”的形式来进谏,直言不讳地指出此次袭郑的必然结果。在送别秦国出征之师的时候,痛哭流涕地警告官兵们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我只有到崤山去给士兵收尸了。”

“哭师”召来了秦穆公的辱骂:“如果命短的话,你墓地上的树该有两个人合抱那么粗了。”秦穆公骂他“老不死”,但是蹇叔继续进谏——以“哭子”的形式来进谏,准确地指出晋国“必御师于崤”。想通过“哭子”的形式再次使自己的意见传导给国君。

秦穆公不为所动,我行我素,第二年春天经过洛邑时,丝毫不理会周王室,一直行至滑国(今河南省偃师市)境内。郑国爱国商人弦高见秦军来势汹汹,预感大势不好,立刻带着牛,冒充郑国使臣欺骗秦军将领:“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稳住了秦军后,派人回国通知情报,郑国国君马上做好了应对,逼走了秦国奸细。

孟明视等人并未仔细核实弦高的身份,就认定郑国已知晓秦军意图,再去郑国难占到便宜。但经过长途跋涉的他们不甘于空手而归,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了郑国的附属国滑国,随后班师回国。谁知,前方等待他们的是灭顶之灾。

由于部队长途跋涉,十分疲惫。部队经过崤山时,仍然不作防备。他们以为秦国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晋文公有恩,晋国不会攻打秦军。哪里知道,晋国的大将先轸认为这是打击秦国的好机会,劝说新即位的晋襄公在崤山(今洛宁县东宋镇王岭村交战沟附近)这个地方拦击。

大臣栾枝说,秦穆公曾有恩于晋文公,马上出兵进攻秦军,对不起刚去世的晋文公。先轸反驳道,秦国在晋国国丧时不来吊唁,反而进攻晋国的同姓国滑国,无礼在先,不用再顾及秦国的过去,“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即便从为晋国后世子孙考虑出发,进攻秦军也无愧于晋文公。

晋襄公觉得有理,于是亲自率领大军开到崤山。崤山本是形势十分险要的地方,晋军在那里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秦军到来。

一个炎热的中午,秦军发现晋军小股部队,孟明视十分恼怒,下令追击。追到山隘险要处,晋军突然不见踪影。孟明视一见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这时鼓声震天,杀声四起,晋军伏兵蜂拥而上。孟明视他们一进崤山就中了埋伏,被晋军团团围住,进退两难。秦国的士卒死的死,降的降。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全都被活捉了。滑国疆域并入晋国,滑国遗民改姓“滑”。一切都在蹇叔的预料之中。

崤山之战是春秋时期一次彻底的大歼灭战,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伏击歼灭战。三十六计中把这个故事列为了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的典型范例。从哭师论战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蹇叔是睿智多谋,富有远见的。他对秦穆公的东征,条分缕析,指出伐郑三个谬误:一是“劳师袭远”,“师劳力竭”;二是“师之所为,郑必知之”;三是“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他并且预见秦军必定在崤山遭败。

从哭师论战的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蹇叔是忠直耿介的。他并不是一个随风倒的人物,他不迁就国君的错误意见,而以国家的利益为重,直言劝谏,希望穆公打消远征的意图。

从哭师论战的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蹇叔对秦国是一片赤胆忠心。当秦穆公不听劝谏后,他痛心疾首,泪流满面。他伤心的不是儿子战死沙场,而是将士的“一去不复还”,是秦国遭遇一场浩大的灾难。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而哭。蹇叔的哭,哭的是对国家的忠心。

从哭师论战的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像蹇叔这样寄身他国的士大夫的身份是非常卑微的。蹇叔哭师先是遭到秦穆公的怒斥:“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继而又遭受秦穆公的谩骂:“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士大夫的命运完全是掌握在公侯手中的。

论战见其深谋远虑,那是智者的执着。劝谏见其战略眼光,那是老臣的忠诚。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那是谋士的耿性,哭子见其情深意笃,那是慈父的悲伤。

《谷梁传》、《吕氏春秋》、《史记》等巨著都专门叙写了蹇叔哭师这件事,后人还用蹇叔哭师作为谜面猜两种中药名: 预知子,北当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