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网络表情符号变迁,警惕语言简单化

2020-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骨葬_9d4c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5%的受访者注意到网络聊天中一些词语或表情意思改变了,58.2%受访者认为网络语言产生变化是因为公众对新鲜事物包容度提高。

 该调查发布后在新浪微博上引发了一轮关于“聊天时你还会用微笑表情吗”的大讨论,许多用户表示自己只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使用微笑表情,和长辈聊天时则避免使用微笑表情。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在青少年语境中,微笑表情表示的已绝非“友好”这一含义,还包含了很多其他与之完全相反的含义:嘲讽、无语、生气……表情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其本身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产物,但随着青年人群的不断壮大,网络语言的普遍使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原有语言的破坏和曲解。面对新兴网络事物多一些宽容自然无可指摘,但需警惕语言的过度简单化。

诚网络表情符号变迁是是网络中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网上聊天的普及,更多的人加入到其中,表情和词汇的含义解读更加丰富,变迁也随之产生。表情在诞生之初只是创作者从生活经验出发,以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情绪为目的创作的产物,只是在实际应用中,会根据聊天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自然而然演化出多元化的含义。网络传媒中人们出于“求异”和“跟风”心理,而置换该表情原初的普遍的公认的寓意,赋予其新的、更微妙的含义,是一种非常复杂微妙的群体心理的体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聊天词语、表情含义的变化在广大年轻人群体中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成为年轻人的特定语言,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产物。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发展演变,它破坏了人们的想象空间,甚至由于过度使用,连其本身所代表的意象都被忽视了。“菊花”、“翔”、“哲学”等原本具有美好含义的词语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被强制赋予了许多并不雅观的含义,这其中固然存在网络语言本身的“戏谑性”的原因,但其对语言本意的扭曲和覆盖已然存在,并将会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发展变得世俗化,而语言也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简单化。

语言是人类表达的工具,当这一工具被不断的缩减,人类的表达能力也必然受到限制。在国庆阅兵之时,这样一个段子再次被首页火热转发:奈何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虽然是调侃,但现实是着的确成为网民们的常态,面对各类事件和各种事物,不少网民的语言往往已经简化为“卧槽”和“啊啊啊啊”这样的简单语言,以同样的语言来表达不同场景不同时刻的不同心情,笔者认为,这绝不是词语含义的丰富化,而是语言的简单化和贫乏化。

网络语言层出不穷,管中窥豹不难发现,这些流行词语恰是社会现实和心态的一面镜子,语言的一再简化也许是对当下社会环境的浮躁氛围的体现。网络语言是对语言的丰富的发展,在宽容其发张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大众适度使用网络语言,切勿过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