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散文想法

三年了,第一次感觉自己是坐在大学的课堂

2019-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Lucas思源

文/思源

文革时期,老师给学生讲课

老师您知道吗?您站在讲台上,一只粉笔,两袖清风,指点迷津的样子帅极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一直都觉得老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对老师的尊重由心而生。

你们教书育人,把毕生所学都在三尺讲台上倾囊相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耗尽心血让每一个懵懂的孩子,明辨是非,长大成才。

孩子们就像一棵小树苗,不断地从老师那里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念书十余载,求学这条路上,教我的老师有很多很多,至今为止有的已经不清名字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并不一定每个老师都是良师。

在我小学常听到老师说:“同学们你们在老师心目中都是一样的,老师会一视同仁。”

当时就是小屁孩一个,不知道为什么,班里的小王、小张、小李,老师格外的关心。

后来大了,大家再联系的时候,从同学口中得知,他们三人的父母,分别是政府局级干部、教师、商人。

再后来见识了,有些老师变相要钱,强制补课,不去的就给家长打电话,说各种理由。

家长有条件有能力的这都可以,那些文化程度低的家长,还有出身寒门,家里几辈都是农民的,他们怎么办呢?并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是锦衣玉食啊!

还记得苹果6手机刚推出的时候,我的同学半开玩笑说你知道吗?数学老师补两天课就一个苹果6,补一个假期就能提辆车。

补课的并不是学的不错,而是学的都是考试的类型题,考试全高分,真是有点掩耳盗铃了。

补课的,老师追着问听没听懂,不补课的得追着老师问。平时谈论国家大事比谁都明白,课堂上一讲课那真是惜字如金!

在利益面前师德显得一文不值,这种老师显然不是良师,没才也就罢了,无德是真的可怕。


浑浑噩噩,没有诗和远方!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半。随着新学期的开始,越发让我感到惶恐不安,这种感觉愈来愈强烈。

身处一个七八流的大学,每天的日子就是上课玩玩手机,放学窝在寝室打打游戏,吹吹牛逼,邋遢的自己都嫌弃自己,不善于沟通,也不会表达。

大学,学不到一点东西,更甭谈长本事,提高自己能力了。选班委,进学生会,觉得没啥用与我无关。

遇到喜欢的人,连表白的话都不敢说出口,恋爱这件事显然我也不配拥有。

觉得食堂的饭难吃,于是就在网上订各种外卖。学校的田径场去一次比登天还难,图书馆好像就开学去过一次,就像初恋一样看了一眼。

不知何时宿舍的床,成了我温暖的港湾,没课我能一天不下床,到后来送餐都必须得到寝,不到都不定。

就这样慢慢的变成一个炎黄报废子孙,吃着不健康的食物,不锻炼身体,体重暴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起来却像一个四十岁的油腻大叔。

熬夜通宵已成习惯,不是我能熬夜而是我习惯了熬夜。我与国宝熊猫最大的相似之处,可能就是黑眼圈了,不分伯仲。

抖音有毒,不知不觉我竟然刷了一整天。

然后放下手机,突然觉得周边的一切都索然无味。

总是有刷不完的抖音和微博,逛不完的淘宝,和聊不完的微信。

麻木地盯着手机屏幕,玩到忘情所以、看到眼睛发酸,却不知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正在逐渐被腐蚀。

到最后,除了大量的时间白白被浪费,一无所得,留下的只是满满的空虚。

没错是七八流的大学,我们都是混证来了。

不知道都做了些什么,期末了,不知道自己都学了些啥,只关心老师是否给划重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恳请老师划重点”曾经只是一句调侃,但如今大学考试划重点确实成为了大部分老师学生心知肚明的高校“潜规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陈旧的培养模式和“水课”。

如今高校教学模式大部分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老师“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

学生被动地听,这导致课堂气氛压抑,许多学生提不起兴趣,不是昏昏欲睡就是沉溺手机。

除此之外不乏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上课照着念教材或者课件,甚至吹水跑火车,就谈自己的那点破事。

到了期末划划重点,学生轻松过考试,老师也能腾出时间在更出成果更有效益的科研上。

2019年8月,大三开学的第一周,一位新老师上课讲的一句话深深地戳醒了我。

他说:“我教你们的目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让你们能学到点什么。”

我在心里反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

能碰到这样的老师,还真是幸运,显然他不仅会读PPT,还会教书!

我觉得自己第一次切实的感受到了,大学课堂的奇妙。

你会主动去思考,渴求去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

终于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了,散尽了那所谓的迷茫。这一刻我觉得我真正的坐在大学课堂,是一名大学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