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孝道故事

2024-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化风行万里

卧冰求鲤——卧冰求鲤是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就是王祥的继母想要吃活鱼,当时天气非常冷,河面都结了冰,根本打不到活鱼。但是为了满足母亲,王祥跑到河边,脱下衣服,光着身子躺到冰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冰焐化,为母亲打鱼。这个时候,冰块忽然自己裂开了,从里面跃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一见,赶忙把鱼抓住,高兴地带回了家,做好了给母亲吃。人们都说,这是因为王祥的孝心感动了神仙。于是,在民间,便留下了“卧冰求鲤”的美谈。

老莱娱亲——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很孝敬父母,想尽办法讨取父母的欢心。因为他对父母照料得无微不至,以至于他自己已经 70 岁了,父母都还健在。有一次,老莱子的父亲望着儿子花白的头发,不禁叹着气对老伴说:“儿子也这样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可不长了。”为了让父母不再哀叹,老莱子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常常穿在身上,连走路也装成小儿跳舞的样子,使父母看了高兴。一天,他为父母端水,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就在地上打了个滚,口中还发出婴儿啼哭的声音。父母以为他是故意跌下去的,见他在地上不肯起来,忍不住笑着说: “老莱子真会玩儿!赶快起来吧。”后来,“老莱娱亲”成了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郭巨埋儿——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久而久之,郭巨家庭越来越穷。他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后,郭巨的母亲经常疼爱她的孙子,便把食物都给了孙子吃,但自己却没有的吃。郭巨知道后,觉得养孩子会影响到自己养母亲,于是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后不能复生,不如把儿子埋了,节约一些粮食供养母亲。于是他们准备挖个坑把孩子埋掉,结果最后挖出了一罐黄金,上面写着:“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这下夫妻两个人高兴极了,于是带着孩子和黄金就回家了。从那以后,郭巨的生活越来越好,孝顺的好名声传遍了天下。

这三个故事出自《二十四孝》,书中全都是讲的那些孝子们的故事,本来应该很感人的,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迂腐而又愚蠢的孝道,让人现在看来,会觉得矫情,不自然。鲁讯认为"有性命之虞"的故事是卧冰求鲤;而最为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鲁迅是这样评价老莱娱亲的,他说他不能够接受一个老头,拿着拨浪鼓,在父母跟前扮可爱的样子,他觉得这是“装佯,侮辱了孩子”。其次,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