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不要去三四线城市工作你还去?这下好了吧……
看过《二十几岁住在哪里对你有多重要?》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
你年轻时候去过的地方,居住过的城市,它们都深深地影响着你。
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分为三波:
第一波是继续学习,在国内或者国外读研究生。
第二波是回家乡工作,考公务员、教师或者银行。
第三波则是出去闯荡世界,到一线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而我,好像是三波之外的物种,在一个远离家乡的三四线城市工作。其实当初的目标是一线城市的,只是入了公司之后被分到这边了。
当初家里人告诉我不要一个人来这边工作,我没听家里人劝,还是固执得来了,现在后悔不已……
初来咋到的惊喜
这是一个一线城市附近的三四线城市。
这里没有一线城市的繁华、匆忙与拥挤,当然也没有我家乡那么落后。
这座城市还是挺宜居的,对于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来说,在这边工作、结婚、生子、养老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只是我不适合这里,不适合这里的水土、不适合这里的文化、不适合这里的语言、不适合这里的食物……
刚开始过来工作的时候,无论做什么都怀着无比的热情,即使八月艳阳天依旧在外面对接项目。
听不懂语言,下班后自己开着视频学习;
吃不惯食物,自己带老干妈;
初来咋到没有朋友,就自己在家待着,或者去咖啡馆泡着;
性格太欢脱,不适合工作性质,压制!
然而,等当初的热情褪去,才发现赤裸裸的现实。
没有地铁,每天上班都跟一群去公园晨练或是去市场买菜的老奶奶老大爷挤公交,坐着犯罪,你得站着。
语言虽说大部分能懂,但是还是得努力听,不是很熟悉的语言不会在你不注意听的时候入耳, 所以坐在办公室你就像是一个局外人。
同事也都是本地人,基本都结婚了,下班都是直接回家吃饭带小孩,所以也不会跟单身的你出去嗨。
娱乐活动也只有看电影跟去KTV了,偶尔跟一个同事以及她的前公司同事一起去KTV,他们唱着的也是属于他们这边记忆的歌,还好有通用的“大话骰”游戏,我只能喝酒了。
想买衣服只能靠网购,不仅没人陪逛街,而且城市的商业中心一排排全是手机店,促销喇叭哇哇叫着。
让我最难受的要属这边的食物了,我是不易瘦的体质,大学努力运动也没瘦下来,但是到这边不到三个月,瘦了十斤,真不是我故意减肥,而是吃不下饭。
最悲催的事,我上班的生命线---xxx路公交,最近罢工了,坐其他公交得转好几站,平时半个多小时的车程花了一个半小时。
……
能选择大城市,就不要选择三四线的小城市,特别是你一个人的时候。
一个同事告诉我,她上了这边的大学,室友都是本地的,室友聊天说话她都听不懂,饮食也不习惯,那段时间都不敢给她妈妈打电话,一打两个人就开始哭。
所以千万不要把待着外地三四线城市想象成跟待在外地一线城市是一样的感觉,也不要想着跟家乡一样。
一线城市外来人口占一半以上,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好歹还能有共同语言,还有大咖的线下活动可以参与。
而外地三四线城市没有大城市那么包容,没有家乡那么亲切,任万家灯火,你只有冰冷潮湿的出租屋。
一个人在这样的地方,孤独感真是会一阵阵莫名袭来,只能形单影只。
想找一个线下同频的人,发现基本没有,大家下班之后都是以家庭为主,很少会去泡馆或者去图书馆看书的人,因为这是一个适合养老的“慵懒型”城市,我是怕久而久之你也变成一个懒散的人。
如果有团队一起那倒是没什么,但是如果你一个人,千万别去外地的三四线城市冒险。
不说了,我投简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