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
贫穷,是一个让人谈虎色变的形容词,也是一个让人难以启齿的话题。都说金钱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底气,儿时的贫穷则让人对金钱的欲望更甚,儿时品尝过贫穷滋味的人,一旦手中有了权力,就会大肆敛财,台湾省前领导人陈水平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物质贫穷固然很可怕。我的父母每当回忆起他们小时候的贫穷光景仍然感慨万千,没想到真有再也不用受穷的一天。改革开放45年了,绝对贫困已经消亡,但确实还存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贫困儿童,受到了全社会的关爱。物质上的丰富让中国人不再为吃喝发愁,但精神上的贫穷却在与日俱增,比物质贫穷更可怕的是精神贫穷。
01 缺乏见识
常听一句话: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每一个人的出生都是偶然事件,由不得自己选择出生与否以及出生在怎样的家庭,所以家庭背景不是你抱怨命运不公,时运不济的借口,人和人本质的差别在于你的思维,格局,和见识,再加上一点点的运气,共同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庄子 秋水》有云:井蛙不可以语海,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冰,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道,束于教也。意思是说:对于井底之蛙,不可以和他谈论大海,因为它受到寄居地的限制;对于夏天的虫子,不能和它谈论冰,因为它受到季节的限制;对于孤陋寡闻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大道,因为他受到所学的限制。
越是见过世面的人,才惜字如金、三缄其口,越是没什么见识的人,才滔滔不绝、喋喋不休;越是见过世面的人,更愿意向下兼容,越是没什么见识的,才容易一争高下;越是见过世面的人,越懂分寸、知进退,越是没见过世面的人,越容易口出狂言,咄咄逼人。
如何长见识?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结交比你优秀的人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何应对缺乏见识的人?少争论,不争论;少交流,不交流;少来往,不来往。
02 缺乏道德
物质的飞速进步并未带来道德的同步前进,差距反而越拉越大,好似一个坐火箭,一个骑单车。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经常被骂富而不仁,而现代的有钱阶级更多的是富而不贵,缺乏贵族精神,土豪和暴发户就是他们的代名词,当然未富阶层的道德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使有道德可言,更多的是一种对家人,亲戚,朋友的私德,而缺乏公德。
国家一直尊崇法治与德治并举治国,但道德的约束力因为没有强制性,所以看似一件不道德的行为因为未违反法律不会受到制裁,并不会引起当事人行为的改变,这次随手扔个烟盒,下次随手扔个废纸,再下次就可能高空扔个酒瓶了,道德感的缺失必然会滑向犯罪的边缘。
03 缺乏爱
爱人者人恒爱之,这里的爱不只是男女之爱,而是一种兼爱。正如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爱与归属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上第三层次的需求,而缺乏爱或者爱别人的能力,大多数人成就有限。
给予比得到更快乐,给予爱比被爱更快乐,因为你在给予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身被需要的价值。每个人都在追求人生的意义,其实意义就在于生活的本身,养育老人,抚养小孩,照顾爱人,让你有被依靠,被需要,被依赖的自我价值感,而爱是双向奔赴的,你爱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爱着。即使暂时被命运扼住了咽喉,也能以爱为名,成功反杀。
结语
老话常说:三穷三富活到老。穷或者富都是人生常态,没有人可以富一生,也没有人可以穷一辈,关键是认清并把握穷富转换的契机,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一夜返贫。无论我们的物质状态如何,我们可以保持富足的精神状态,历史上留下人名的许多名人都是在极度贫困的状态下完成了自己的旷世之作,虽然无法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但身后的名声却响彻了几个世纪。
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内心的富足与安宁。见识,道德,爱都是内心富足的养料,只有养料充足,才能培育好内心的花园。物质的贫穷不可怕,思想的贫穷才最可怕,物质的贫穷可以通过勤奋努力得到改观,思想的贫穷也可以通过读书,结交高人实现脱贫。穷啥不能穷脑袋,投啥不吐投自己,您说是这个理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