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坡上的互联网教育
仅甘肃省,仅有一位学生的基础教育学校存在219所,百人以下的乡村小微学校达到了7892所,占据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76%。当时间回溯到2016年12月19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二届(2016)年会"在北京举行,甘肃省教育厅厅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王嘉毅先生进行了主题发言,时至今日我依旧对这样统计表记忆犹新,甚至于当时的我而言“触目惊心”都不为过,而当时王嘉毅厅长的分享中,有这样一连提问始终振聋发聩:“甘肃是一个贫困省,但宽带网络校校通比例是84.11%,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比例63.88%,估计到明年超过80%,我们互联网的普及水平不算差,但为什么还缺资源?我们质量还不高?公平还不能完全解决?核心就是我们现在在共享机制上还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让我们将时间再回溯一年,2015年12月,当第一届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年会召开之时,21世纪教育研究院杨东平院长曾指出:“中国学校的现代化必然要走向有根基的教育、绿色的教育,而这种改变很可能首先从农村开始,从小规模学校开始,如果我们真的在农村建立了一批具有现代化性质的小规模学校,它就有可能成为中国总体教育新的模式,进而推广到城市。而当前的特殊的问题还是农村学校的小而弱、小而差。大多数农村小学,除了语文和数学的开设率,其他的课程的开设率都非常的低,有40%的农村学校没有能力开设英语、科学、体育、信息等等方面的学科。”
这让我始终思考——
农村小规模学校如何开足开齐课程,如何走向“小而美”?
名师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如何辐射至偏远地区乡村学校?
教育扶贫、网络扶智如何助力乡村教育的底部攻坚?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学区的孩子在放飞风筝“黄土高坡上的阳光课堂。”
李家堡镇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南部,距离市区18公里。李家堡学区包括了李家堡中心小学、山岔小学、联合小学、唐家湾小学、姜家曲小学、铧尖小学、鹿马岔小学、沙滩小学、菜坪学校(仅学前班),八所小学和一个学前班与众多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问题相似的是,受限于教师资源缺乏导致的教学课程不足,受限于培训资源缺乏导致的教师成长缓慢以及综合于以上两者导致的学生幸福感缺失。邵锦堂是李家堡学区的校长,他始终在思考在这片黄土高坡上孩子们如何能阳光成长,他说,“想走回头路的想法已经出现了好几次,但是山区缺爹少妈的孩子可怜的面孔不容许我停步,唯有孤独的往前走。”
据统计,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有9000多万儿童在乡村学校就读,其中人数在200人以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有14万所,在乡村教学点学生约400多万,带给这个孩子知识、智慧的是300多万乡村教师,他们是乡村教育底部支撑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与“40%农村学校无能力开足开齐课程”相对的现状是,截至2016年6月,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比例为87.5%,信息化教学设备基本普及。在教育公益1.0时代,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合力,改善了大部分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不禁令所有人思考,在已经深度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乡村教育究竟是否可以借助互联网取得软实力的跨越式提升?
邵锦堂校长的回答是,一定可以。
在李家堡学区有一个村小只有八个学生,这八个学生非常特殊,只有两位孩子有妈妈,其中有一位还是继母。“我为什么要做阳光课堂,因为我想让这样的孩子有学上、有课上,像城里的、镇里的孩子一样,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邵锦堂校长说。“现在在李家堡的阳光课堂逐步做起来的,有国家课程中的音乐、美术,有地方课程中的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校本课程中的阅读等方方面面的。”他的目标不仅仅是为李家堡学区的九所开足开齐课程,更是培养一批乡村教师,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能手。所谓的“阳光课堂”是基于互联网的“1+1+X”模式,即“一位线上导师、一位线下助教和若干教学点同步听课”,利用国家配齐的硬件和网络设备以及免费的实时教育互动平台CCtalk,在新学期初一个月的时间内将“阳光课堂”搭建完成并以“一校带多校”的形式让乡村教学点不再匮乏素质类课程资源。
我问邵锦堂校长:“您觉得这事儿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为村小的老师和老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成长的平台。”他这样回答。
李家堡学区“阳光课堂”课程表“互联网的本质是心联网。”
或许你很难以想象,这样一份网络直播课程表,真实地发生在甘肃黄土高坡上的乡村教学点里,并且每周更新。每天他们跟随着“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时朝莉老师晨读,在“彩虹花和阅晨读”的网络课堂里用诗歌唤醒了一个又一个清晨,用诗歌温润着童心。改变正在发生,孩子们从起初的缄默不语,到现在积极阳光地展示自己的晨诵,甚至改编了诗歌、绘制了诗配画“请求”老师拍下来向全国彩虹花的同学们展示“李家堡娃娃”们的创意和想象力。每周的音乐、美术、手工、安全教育、班会等课程都亦常态化地线上开展,一改传统走教、送教的模式,接好网线、打开摄像头,中心大校的一位老师即开始授课,同步辐射至九所村校,教学资源在当地得到最大化延展。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学区的孩子们展示“美丽乡村小学”网络艺术课堂的作品“是谁让方圆几十公里的学校同看一个视频?是谁让藏在不同山梁下的七所村小同上一节课?谁是让分布在沟沟岔岔的113名学生同画一副画?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在短短的40分钟绘制了一样的美景?”
当各教学点的村小教师将孩子们的作品用心地拍成一张张照片,在CCtalk群中与全国“美丽乡村小学”老师们共享此刻的幸福时,邵锦堂校长留下了这样一段感慨。
“每每看到一名小老师,坐在大直播室,面对电脑,指挥网络那头7所村小的100多名学生,同做一件事、同唱一首歌、同画一幅画、同思考一个问题时,我很激动,每每这时,所有的不愉快都跑的无影无踪。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和我的团队一定会坚强的一直走下去,并尽可能让‘阳光课堂’之阳光照亮周围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让“阳光课堂”的种子尽可能多的播撒到黄土高坡上,扎根、开花、结果,哺育更多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李家堡 · 网络音乐课正在进行中李家堡学区不是一个个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班班通、校校通、人人通也通道了大部分乡村学校,互联网正带给乡村教育的巨大改变,乡村孩子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对优质课程的需求让我们正在改变传统扶困帮贫的模式。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可以拥有与城市学校一样的优质课程资源吗?他们可以拥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名师吗?答案是肯定的,互联网的本质是“心”联网,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在我们面前打开!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公平。”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的报告时指出:“扩大数字家庭、在线教育等信息消费。”这是在线教育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时为教育划了“重点”,提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
北京 · 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上溯五年,互联网教育或许仍然是难以落地的空中楼阁,或者说在很多人的主观感受中是只有教育发达地区或名师名校才有能力去实践的“高端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论身处何地,我们的下一代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互联网原住民”,同时越来越同步的理念和越来越普及的硬件设备为互联网教育,尤其是乡村互联网教育,降低门槛,打通了必要条件。互联网的力量打破了传统中交流沟通的边界,让跨校际跨区域的交互成为现实。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自古至今的诉求,互联网教育促使这成为可能。
沪江“互+计划”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链接优势,将名师、名校、名机构等优质资源的源头聚合,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分散的、片断的、短时的教育扶贫现状。正如沪江“互+计划”的愿景,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促进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优质的课程,让学习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当拥有共同的愿景和同样强大的内驱力时,李家堡已经不再是一个“孤单的案例”,而是更鲜活的榜样,中国乡村互联网教育的星星之火已燎原之势。
文末,我想引用李家堡学区冯平校长的一首诗——
我想/这是给星星的誓言/这么清澈/这么高远
我想/这是给秋天的眼睛/好让孩子们看到某种深邃/还有将来/某一天斑斓的收获
我想/这是给风的相濡以沫/好让孩子们的目光与琴声相握的刹那/你的所教/与孩子们的所学/音符的颜色是相同的
我想/这是给音乐的另一种阐述/月样的悦耳/月样的音符/孩子们的目光在"游离"/仿佛走在潺潺的月华上
我想/这是给无数个晨曦的描摹/才凝聚了这一瞬/最美丽又自信的微笑
我想/你粉刷过音乐的殿堂/你也粉刷了孩子们落尘的耳朵/他们被你粉刷得心情变了样
七小孩子在山下的学校里/琅琅的晨读外/仰望着/而你像是山头的那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