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国学公益小书斋的古诗是怎么读的?
2017年我们有一个公益小书斋,共读古诗书。
一开始是我和小澄一起读,现在已经有附近五六个小朋友闻讯加入,每周在小书斋有两次共读古诗(读+唱),读四书(刚进行到《大学》)。
朗读的材料
读古诗,我们采用了喜马拉雅fm上《婷婷诗教》这个付费栏目的内容。
《婷婷诗教》栏目封面http://xima.tv/3vwrWJ(复制这个链接可以直达)
《婷婷诗教》对古诗分别配上乐曲,有解释,也有唱诗,曲调非常好听,孩子乐于接受。
配古曲的诗歌很多,曲调过于崇古,酸的掉牙,孩子难接受;过于流行,像穿了别人的衣服,别扭。
婷婷诗教的配乐,有现在热门的古装剧的配乐的水准,而且难得大人孩子都觉得很好听。曲风搭配诗的主题,有配乐婉约的,如《山行》《梅花》,有斗志昂扬的,如《蜀相》《将进酒》。
我自己时常会被婷婷姐姐的解释或者曲调打动。带着小激动的问身边的小澄,“我觉得这首好好听啊,你觉得呢?”
通常,小澄会淡然的回答,“是哦,是很好听。” 她觉得婷婷姐姐的唱诗好听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听的多了,能感觉出,婷婷姐姐温柔的声音后面,那个书香濡染出的女子,也有胸怀激昂的气魄。我觉得对于女子,这一种气魄尤为重要。
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并济。
我们对诗教的使用方法
我们使用婷婷诗教的流程是 :
每次选择1首,1小时,
1,先以诗的背景导入,
2,读诗3-5遍,
3,逐句略做讲解,
4,顺带认识5-10个生词,
5,听诗歌的唱诵,
6,挑选5个字,练习写字。
这是我们2.0的方式。会在进行的过程中继续思考,继续改进。
小朋友都是5-6岁,我主要挑选了一些措辞优美的描写景致、自然界的诗。我们就在杭州,平时经常去西湖,净慈寺,爬山,机会很多,有幸很多诗人也特别喜爱杭州,随便七八首,都是关于杭州的诗,说起“西湖四月天”,“烟雾朦胧”,孩子们脑袋里很容易就有画面感。
他们没有去过的地方,没有注意过的场景,语言一点没有办法打动他们。会背了也体会不了美。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也找不到合适的图画,我就现场随手画一个示意图。如下。
我们的书写板我那寒碜的即时手绘啊。
孩子们觉得新奇好玩,每一个都兴奋的大叫,“我也要画一幅!” 我就让他们在自己的写字本后面随便画,他们完成后得意洋洋,举过头顶。
此后,他们每次念起《山行》,他们的感觉上都是愉快的。
读古诗的小书斋的五个小朋友我是教育行业的外行。起因完全是因为一时没有合适的老师讲授国学,幼儿却在一天一天长大,精神世界嗷嗷待哺。
所以,小书斋的共读,也完全是公益。升级房间地垫,增加满墙的白板,买书,等等,还有每次对付五六个小精灵的耗脑。
但看着五岁的孩子们,张口闭口“凌寒独自开”,满心期待的捡来“红于二月花”的霜叶。什么付出都值得。
为什么要读古诗?
每个人的答案不同,但我的答案只有一个,美感。
古诗也好,古文也好,比起读了之后有没有用,我更希望的是让孩子们爱上诗歌古文里面的美感。他们发自内心的觉得它美好,或者帅呆了。
人性对美的追求,我想应该会陪伴他们终生吧。
美到底有什么用?
我相信,脱离了战争与贫穷的现代人类,和未来的智能化时代的人类,内心一定是更追寻美感的。论证过程参考《未来简史》,《物演通论》。
审美,其实是一种人类对世界的高级认知能力。
给孩子机会感觉到美,韵律的美,文字描写的美,与自然界联结时的美。剩下的,就是他们自己的自由了。
说几个例子
上周我们的诗是《山行》,《山行》是他们最喜欢的一首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我让小娃娃们去小区附近路上观察,看到比2月花还红的枫叶拿过来,他们都很认真。
前几天有同学过生日,小朋友们全都被邀请了去参加party。听说,过程中,两个读诗的小伙伴他们俩自己暗自里协商说我们俩一起唱一首古诗来表演节目吧,祝贺同学生日快乐。于是他们俩就在,台上一站,就开始表演了。
那个场景我没有亲眼见到,可是想想也觉得可爱,小娃娃们就像从水里冒出来的,小荷花的花骨朵。他们能清楚直接的感觉到诗里面哪句话、哪个字所带来的美的感受。他们也有一些小得意的,想和大家分享,向世界去表明,他们有更多的表达方式。
小书斋的一晚同样对《婷婷诗教》感兴趣的,同样也对儿童教育感兴趣的,对国学教育感兴趣,热衷古诗古文的小伙伴,希望可以互相交流。我的微信:loooof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