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钩沉】卤城之战,尽显孔明军事才能
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开始,沙场狼狈失意长达24年的刘备,终于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当军师,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据荆州数郡又图益州,蜀汉大业一步步达成。
在三分天下大好形势下,刘关张却相继去世,撇下弱蜀庸子,由诸葛亮独力支撑。在诸葛亮的保驾护航下,蜀汉运祚才得无虞,故而对于三国蜀汉来说,诸葛亮是无可替代的柱石。
诸葛亮的才能无可置疑,三国中人及魏晋之士对其颇为褒奖。以“德威远著、达治知变、正而有谋”来肯定诸葛亮。
然而也有学者另辟蹊径,认为诸葛亮并非真的是那般神机妙算的全能奇人,何以这样说?因为与诸葛亮较量多年的司马懿就曾说“亮虑多少决,志大而不见机,虽提卒十万,亦必破矣”,司马氏之得意,言辞间尽显。编撰《三国志》的陈寿对司马氏言辞深以为然,并说“诸葛亮可谓治之良才,然应变机略,非其所长,以连年动众而无功”。这些话,更是给诸葛亮烙上了“穷兵黩武”的印迹,故而千载之间,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实在算不得行军布阵的卓越将才,完全没那么神乎其神。
那么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将才究竟如何?一则为人忽略千年的巅峰之战,见证了诸葛亮无可匹敌的将帅之才,直接令司马氏畏蜀如虎。
诸葛亮北伐期间,最为人瞩目的恐怕是失街亭,由于失街亭,造成其以后数次北伐都是徒劳,然而史册记载并非如此。
《晋书》《魏书》《华阳国志》等史料古籍中,都记载诸葛亮北伐中以少胜多的大胜仗“卤城之战”。
据载,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率8万蜀军开赴甘肃天水的岐山、卤城。待诸葛亮到达天水后,司马懿率10万魏军奔赴陇右,双方在汉阳对阵,司马懿遣大将牛金击之,诸葛亮浅战片刻,就立即撤退至岐山。这令司马懿甚为疑惑不解,于是率魏军一路奔袭尾随诸葛亮,双方在卤城相持半月。
诸葛亮以迂回分兵之计,一面自己率军逃跑,令司马懿疲于追赶,在其首尾不能相顾时,另一支蜀军却以雷霆之势取魏粮道补给,阵斩张郃,而后在诸葛亮的引领下,司马懿已经追赶到了早已设计好的埋伏圈,瓮中捉鳖更待何时,诸葛亮一声令下,蜀汉大军首尾合围,将司马氏重重击之。
结果司马懿遭逢大败,蜀汉“俘斩万计,得甲三千,铠五千,弩三千”,大胜而还。
卤城之战,堪称诸葛亮军事才能的巅峰,从开始到结尾,司马懿都被牵着鼻子走,何谈“虑多少决”呢。此一战,魏军数量本就多过诸葛亮,但诸葛亮沉着冷静,终使狡诈的司马懿难辨虚实,卧龙之智之勇,都是绝对出类拔萃的。
另外,从现今国家角度看,诸葛亮南征,还有保卫拓展祖国疆域的功劳,与曹魏的“北征乌丸”(公元207年,今辽宁朝阳),孙权的控制夷洲(今台湾),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军事著作《将苑》,至今仍有人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