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小栈婚姻育儿

安全感匮乏是种病,怎么治?

2019-04-09  本文已影响19人  e59451dd75ad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首先,先从理论上来说说,什么是安全感。

按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人的基础需求里,除了维持生命的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外,安全感需求,英文叫作 safety needs,是第二个基础需求。它既包括外在安全感需求,也包括情绪的,或者叫心理的安全感需求。

因为安全需求是人非常基础的需求,所以追求安全感是人的本能。

那么有心理安全感,是什么状态?马斯洛说,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然而,绝对的安全感是不存在的。

我们一方面要大大方方地承认,人都有对安全感的需求,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希望提高自己的安全感,这是很正当的行为。另一方面,又因为有衰老与死亡的存在,因为有对生老病死的恐惧——我们也要认识到这种恐惧是一种十分正常的心理现象。

不夸张地说,建设安全感,是一项终身事业。对于男性、女性,都一样。

但是,总体而言,对安全感的敏感度,男性和女性却是有差异的。女性对安全感问题的确会更敏感些。不是有句很流行的话吗?缺乏安全感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妇科病。这是女性的生理基因特点、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以及当下的男权中心文化等综合因素所导致的。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人类生产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女性的生产力、女性创造财富的能力、女性的价值和地位,相较于过去而言,都得到了极大提高。所以,我们才可能在比如《我的前半生》里看到唐晶、吴大娘这样的职场精英女强人的形象。

她们,至少在生存层面、创造稳定生活方面,是能自给自足安全感的。但是,比如像唐晶就会有其它方面的安全感不足问题。

总体来讲,诚如马斯洛所说,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在他研究后期提出的十条心理健康标准里,第一条就是「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如何左右我们的人生,今天我会通过《我的前半生》的剧中人物来分析一下。

安全感匮乏是如何影响人物命运的

1.罗子君

罗子君在与陈俊生的婚姻期间,是一个安全感十分匮乏的女人。 

具体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从罗子君的原生家庭来分析。

心理学中基本有个普遍共识,人最初的安全感是从父母这里建立的,这也是安全感的基本来源。如果能从父母这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孩子就会体验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具体到罗子君身上,她从小没有能生活在一个很稳定富足的环境中,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抛妻弃女。母亲,可以说是含辛茹苦把她们养大,性格也不是太好,而且她母亲也经常动不动就要控诉一遍她们父亲的罪过。这些会让罗子君自小对男人、丈夫的专一性、忠诚度带有怀疑,对家庭的稳定性抱有疑虑,从而带来安全感的匮乏。

更要命的是,罗子君的母亲还经常灌输给她和妹妹:你们是没什么本事的,最紧要是嫁给一个好男人。这一方面是造成了罗子君姐妹对自己能力上的低认知;另一方面更是灌输了一种「依赖性」、「夫荣妻贵」的价值观。

好在,罗子君的母亲纵然有很多不是,但是她是非常爱这对女儿的,这种绝对地、毫无保留的爱,会多少平衡罗子君心中的不安全感和缺憾。但这些带来的安全感,与失去为她提供一切的婚姻的恐惧感相比,实在不足以相提并论。

其次,从罗子君的个人角度来说,她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是她缺乏安全感的第二大原因。她对掌控自己的人生和外界环境都缺乏确定感和控制感。维系这份婚姻的稳定性,就是她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工作」和「经济能力」。

第三,经济上的高度依赖性,直接导致罗子君人格上的不独立性,她就像一个菟丝花一样,攀附在陈俊生身上。她把丈夫的喜好活成了自己的喜好,她还将所有年轻漂亮女性都当作婚姻的假想敌,对所有年轻女性充满敌意。

同时,一个内心越匮乏的人,会越想炫耀自己的占有,而炫耀这种占有,就成了她填补安全感的一种重要路径。但却是一个错误的方式。那更滋生出了罗子君的虚荣、傲慢、无礼等一些负面特质。

那时候的罗子君妥妥一个无脑、无知、无界限的「三无」主妇。

缺乏安全感最容易导致的一个很致命、很根本性问题就是:外界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影响,每一个刺激,他们更容易以一种不安全的方式被解释和解读。

罗子君在和陈俊生的婚姻期间,因为极低的安全感,她像一只猎犬一样去探测、分析丈夫所有的行为。罗子君的表现,在她丈夫陈俊生看来,当然「十分糟糕」。他一直忍让、纵容着这位妻子,但内心的不满,加上办公室里一朵解语花的出现,还是让他轻易地陷入了婚外恋情。

应该说,陈俊生的出轨,罗子君不是完全没有责任的。

2.唐晶

唐晶出色的工作能力为她带来了财务自由,她这方面有着高度的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有很强的底气,也有很强的安全感。

然而,她的漏洞是爱情。爱情可能也是很多女人、包括女强人的漏洞。

唐晶与贺涵相恋十年,却对这段感情始终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

究其原因,一方面,唐晶自己首先就不太相信爱情。她父母当年婚姻不幸,在她看来,「爱情易逝,唯有日夜兼程地追求着物质与精神的独立。」

另一方面,是唐晶这样一个爱情安全感相对低的人,却恰巧碰上了一个给人强烈不安全感的爱情对象,女粉无数、追求者众多的「偶像」贺涵。他作为唐晶的男朋友,不够考虑女朋友的心理感受,明知她知道了他的那些事会痛苦,却依然做了。

再加上贺涵反复对唐晶强调的一点是:我们在一起,不谈未来、不谈婚姻、不谈恋爱。这种种行为,在唐晶解读起来,就是贺涵不够爱她。

在贺涵最后对唐晶摊牌、提出分手之后,唐晶终于说出来:

「在你面前,我的确紧张,的确患得患失,这十年来,我随时准备着有一个更好的女人出现,来取代我。」

她甚至自己已经预演了无数遍与贺涵的分手,想好了到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这里我还想说另一个问题,唐晶胆怯地不敢从爱中索要安全感,只敢从自己能掌控的工作中建立安全感。然而,过强地依赖于工作带给自己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这种单一性来源,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你会把工作看得特别重,会很难接受工作上的闪失,工作出错所带来的后果。

这也是为什么,当唐晶在工作与贺涵代表着的爱情之间发生冲突时,她几乎本能地就选择了前者。哪怕不惜伤害贺涵。

所以,唐晶,就是一个强安全感与不安全感混合的矛盾体。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也都如此。

如何建设我们的安全感呢?

1.经济独立、自立

不用依赖于任何人,自己就有解决生存需求的能力,能规划好目前的生存需求,以及未来养老时的需求,在经济上有足够应对变化和突发情况的能力。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对于女人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这是一个人建立安全感的基础。

罗子君后来为什么能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安全感?因为她在她的几份工作中磨练出了谋生的能力和技巧,也获得了能支持她生活的收入,并且她一直还在进步。

罗子群后来为什么也能建立出更强的安全感?因为她在姐姐的支持下,盘下了一个馄饨店,自立了。

2.人格独立、思想独立

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还要不依附于任何人。

这意味着你在思想上有自己的价值体系,有自己的护城河,精神的安全网,你不会轻易就被别人所操控了。你不会把另一半的爱好活成你自己的爱好,不会因为对方一句表扬或批评就轻易地影响自己的喜怒。你知道你自己是谁,你知道你为什么是你自己。

即便是在对方所谓抛弃你,放弃和你的关系与婚姻之后,你也不会严重摧毁自信、自尊,认为这都是自己不值得被爱,不可爱造成。

女人要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这建立在你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和环境的关系有健全的认知之上。所以这些是同步建设的一个过程。

比如,面对人终将衰老的事实,女人要明白,在两性关系、婚姻关系里,在外形达到基础标准之后,外形的美,其实并不是影响关系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偏执于此,可能就会像罗子君一样,滋生出一个中年、老年女人对年轻女人的敌意,觉得全世界都在抢自己的老公。

比如,一个对自己的长处、短处没有客观认知的人,一个对事物客观规律不能有清醒认知的人,常常会建立错误的自信,最后受挫后,也会带来安全感的溃败。

而在学习、修炼的过程中,首先是我们自己要有开放的心态,谦虚地、审慎地、批判性地广采他人之所长。因此也可以说,学习能力、反省能力,是建立安全感的基础。培养出明辨是非的能力,是人建立安全感的重要一步。这才能建立出真正的自尊、自信,才能有充分的安全感。

3.有爱的能力

人很强的不安全感来自于对孤独、衰老、死亡、分离的恐惧,按照弗洛姆的话说,爱是拯救人生孤独感的唯一方式。

我们要明白,亲密关系中的爱是需要建设的,健康的爱,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彼此有信任安全感。它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可预测性,意味着基于伴侣过去行为的规律,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对伴侣作出准确的预判。

2)可依赖性,意味着我们相信,伴侣有被我们依赖的能力和意愿:Ta不单有能力提供支持,也愿意支持我们。

3)信念,就是无条件地相信对方对自己的爱。比如罗子君对贺涵,贺涵对罗子君。到了信念这个程度,是最完美的状态,虽然难度也很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不是让我们精算对方对我们的付出,对方是否做到了,这是双向的给予。

学会在爱中信任、付出,学会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坦诚自己的脆弱和需求,也学会妥协。在互相地妥协与调整中,在深度理解与谅解中达成共识与共情,才能形成真正良性的互动,才能真正提升彼此的信任感、安全感和亲密感。

4.多渠道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来自多个渠道,要平衡地形成多角,这样的支撑才更稳定。不能过于偏向某一个方面,而缺失另一面。好像唐晶。

要尽力做一个平衡。

5.相信自己具备重新塑造自己的能力

萨提亚认为,人有3次出生,也就是有3次机会建立跟世界的关联。

第一次是受精卵形成的时候,形成了生命力。第二次是离开子宫的时候,通过母婴互动建立了对世界的认识。在前两次当中我们都很被动——被决定了以怎样的性格怎样看待了世界。但是人长大后,具备了重新选择自己的能力,也就是第三次出生。

我们没有能力选择原生家庭,但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重新塑造自己的可能。这是我们的第三次出生。

所以即便是罗子君那样的原生家庭,她也可以选择重生,打破母亲灌输给她的价值观。 

6.不执念于对绝对安全感的追求

积极建设安全感的同时,不执念于对绝对安全感的追求,让追求安全感本身成为囚禁我们的囚笼。

放下对所谓「完全掌控感」、安全感和稳定感的执念,接受人类的局限、脆弱与渺小,学习坦然面对病痛、死亡,坦然面对危险的存在,才能让我们从安全感的囚笼中解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