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设计注意事项!视错觉
文/吴振平 人眼对线条长短、平行线、线条分割、线条高低、线条横重竖轻、线条粗细、笔形、字体形状、字体面积大小、字体字面大小等会产生一定的视错觉,将这种视错觉充分应用于字体设计中,可以使字体中的部首相互组合、字形端庄、整齐美观、大小均匀、笔画规范和统一。
分割错觉
在几何图形中,同一大小的图形元素,由于采取的分割方法不同,会使人感到形状和尺寸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就是分割错觉。一般来说,对物体分割越多,会显得比原来宽些或高些。由于字体笔划的分割错觉,采用横向或竖向来分割字形的结构,可以使感官上字的高度或宽度有所增加。
例如:要对横向多笔画的字进行上下收紧;要对竖向多笔画的字进行左右收紧;而上下结构的字视觉中心在几何中心之上,这样才能调整人眼的视错觉,使个体字或整个字体的字视觉中心一致。
高低错觉
在观察某物体时,尽管知道这个物体的高度和宽度是一样的,但总会感觉高度要比宽度大一些,这便是高低错觉。进行字体设计时 需进行“上紧下松、上小下大”的处理,把中线放到视觉中心线上才会感到舒适。中心点的高低体现了国人的哲学与审美观,它是遵循国粹书法的“上紧下松”原则,同时“活字”印刷字体也遵循此原则。
横重竖轻错觉
对于同一宽度的字体,竖画显得细些,横画显得 粗些;斜线则介于两者之间,斜向的角度越接近横越显粗,越接近竖越显得细。这种错觉叫横重竖轻。例如: 常用字体粗宋、正文宋、黑体、仿宋、楷体,由于各种字体用途不同,它们横竖画粗细也不同。
①粗宋作为较醒目的、适合标题用字体。
②正文宋主要用与内文,在宋体中粗细相差最小。
③黑体也主要用作标题,字型本来横竖画粗细较接近,属于粗细相差不大。
④仿宋也用作内文,横竖画粗细相近。
⑤楷书以作内文为主,它的外轮廓是曲线,横竖画粗细也接近,但竖总要比横略粗些。粗宋字体的横竖画粗细相差最大,正文宋的相差最小。
设计字体时竖画应比横画略粗才符合人的视觉。
粗细错觉
粗细是由黑白度决定的。在一定大小方格内的字 笔画数增减,黑白度也增减。这不仅要考虑笔画粗细,还要关注笔画间距,通过对粗细密度的调整,使少笔画字与多笔画字排列在一起时,粗细、密度及黑 白度在总量上是平衡的,即借黑白度比例来达到视错觉上的粗细和谐。笔画粗细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黑白度方面。 因汉字笔画简繁不一,如采用同一粗细处理,笔画多者显黑,少者显白,导致少笔画字感觉纤细,多笔画字感觉粗壮。故改变粗细能调整字的黑白度。
2、长短方面。 同一粗细的线条,越长越显细,越短越显粗。在一个字中,主笔要长,次笔要短;外围要长,内部要短;白区多的地方要长,黑区多的地方要短。
3、粗细方面。 多笔画的字减细,少笔画的字加粗。当调整主次、内外笔画时,应主笔画为粗且长,次笔画为细且短;内笔画为细,外笔画为粗。横竖与撇捺笔画相交的字,交叉地方黑度高,笔画易黑易糊,需要减细。
字形形状错觉
有些人写的字尽管符合字的笔画结构特点,但通篇一看,就会发现字形大大小小这是因为汉字字形结构的复杂与笔画的繁简不一,随着字形面积的不同,便产生视觉上的大小,为达到视觉上的一致,应利用好视错觉,对字形进行调整。 汉字字形大体有:
方形,如“口、固、囵”等;
梯形,如“亘、且”等;
五边形,如“太、士”等;
六边形,如“串、申、永”等;
品字形,如“品、瞐、聶”等;
菱形,如“十、伞、令”等;
三角形,如“丁、了、卜”等;
尸字形,如“尸、歹”等。
方形全包围结构的字形显大,其次是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再其次是品字形、尸字形,最小为菱形和三角形。如按笔画四周撑足方格子来写,必定会造成字大小不一,解决方法是适当收小全包围结构的字,把非此类的字按面积大小来撑足方格。
面积大小错觉
笔画数不同,内白也不同,内白的多少便会影响字的大小。一般来讲,面积相同分割越多,内白也就越小,即内白大的字显得大,内白小的字就显得小。在内白收缩问题上还应该注意两个方面:
①全包的字每边内收应该不相等,左右应收得多,上下应收得少,下又应比上收得多,这样既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又保持了汉字方块长形的特点。
②必须注意内白的形状,相同的两个外形,由于内白是高形(纵向长方形)的,外部方形就显得高;内白为扁形(横向长方形),则外部方形显得扁。
总的来讲,字形面积大小的错觉处理,主要抓住字形、内白两个方面。这些原则一样适合在部首与个体字上的应用。 字面大小的处理要符合匀称、和谐、统一的字体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