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武器
胡适曾说,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太多,肯下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的人是少数
大家好,我是盆泥,坚持长期主义,跟大家一起成长!
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一个在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话题——耐心。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成功的策略其实非常简单。
然而,真正困难的是将这些简单的事情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这种持之以恒,往往在不经意间消耗了我们大多数人的耐心。
缺乏耐心的根源
那么,为何现代人的耐心如此稀缺呢?
在重读《认知觉醒》一书时,作者周岭提出了一个观点:缺乏耐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质。
我们习惯了即时满足,而社会的发展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
(1)科技的飞速发展:
信息和服务的即时获取,要求我们迅速做出反应,这培养了我们对即时满足的依赖。
(2)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我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思熟虑或耐心等待。
(3)短视的目标设定:
过于关注短期目标,忽视了长远规划和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4)对成果的过高期望:
当成果未能在预期时间内实现,我们容易感到不耐烦,失去信心,甚至放弃。
成长模型的启示
《认知觉醒》中还介绍了两个关于成长的重要模型:
1、复利曲线理论:
(1)初期:
在学习和技能提升的初期,进步可能极其缓慢,几乎难以察觉。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是许多人放弃的关键时刻。
(2)突破点:
坚持下来的人会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增长会突然加速,达到一个突破点,也称为“拐点”。此后,增长速度会显著加快,形成指数型增长。
(3)快速增长期:
一旦突破拐点,增长速度加快,之前的积累开始显现出巨大的效益。这时,你会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并感激自己当初的坚持。
(4)持续增长:如果继续投入和努力,复利效应将持续发挥作用,带来长期的、显著的增长。
在面对最开始的缓慢增长时,如果保持耐心和坚持,大概率都会迎来快速增长的阶段。
当然,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刻意去练习。
2、成长圈理论:
(1)舒适区:
在这个区域,我们感到安全和放松,处理的都是熟悉且掌握的事情。
(2)拉伸区:
当开始尝试新事物或面对新挑战时,我们进入拉伸区。这里可能会有不适感,但挑战仍在可控范围内,是成长和学习的理想场所。
(3)困难区:
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可能引发不安、焦虑、压力,甚至恐惧。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动力,但过度的压力则可能适得其反。
人们习惯在舒适圈内活动,一旦进入拉伸区,没有快速得到反应,就会选择放弃,退缩回到舒适圈。
培养耐心的策略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更多的耐心呢?
(1)接纳自我:不要期望一夜之间变得非常有耐心。
(2)学会延迟满足:将对抗转变为沟通,例如告诉自己:“该享受的一点也不会少,只是要在完成之后。”
(3)改变视角:赋予行动以意义,理解其长远的价值。
王牌策略:
让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
例如,将健身、读书写作等活动转变为乐趣的源泉:
(1)明确意义:思考这些活动对你个人的意义,如改善身材、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等。
(2)获取正反馈:通过社交网络分享成就,获取朋友的正面反馈,建立成就感,从而增强持续的动力。
比如我每次健完身或者看完一本书,会在朋友圈打卡,经常有朋友会给我正反馈,让我感觉到很强的成就感,从而更加乐意去做它。
最后的话
耐心可能不会立即带来成功,但它能够使我们以一种更加稳健和持久的方式接近目标。
愿我们都能跨越成长的“黑暗区”,共同迎接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