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于我

2022-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牧心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话,相信咱国人上学的时候,老师都会给解释的很清楚,无非就是,学问是要时时去练习的。即使再不乐意,为了掌握到手,也要说服自己,吃下这碗饭去。就像我此刻,一大半乐意,一小半不乐意,但为了达成一种目的,去解释心中的一点疑惑,只好再来温习一样;有朋友从远方来,要发自内心地去招待朋友。即使家里没有多少好东西,没有存下一些食物,也要打肿了脸充胖子,还装作很高兴的样子。第三句话,倒是很符合我的心意,在个人的修养方面,我时时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不是君子,也在努力向君子所在的方向遥望。

一直似是而非地觉得,好像学问特别讲求潜移默化。南怀瑾的《论文别裁》,五六年前“看”过一阵,如今竟是全然忘记了。

最近,时不时有网友说起《论语》这似乎在提醒我,也曾见过这本书,于是,去爱人的书架上翻,拿出一本南怀瑾版本的,打开一看,上边还有我画的横线,但对此已经很陌生了,只有再仔细点读,才能明白当初划线的意思,心里不免有点悲哀。

从来就觉得记忆力不是太好,可也总是给自己鼓劲,但今早再一次否定了自己。果然如此,否则为什么,平日里习作的时候,几乎很少想起这事呢?无论是内容句子或者是先生的观点。

读死书大概就是说我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