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信息、信息化、信息系统

2022-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BitMonkey

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的特征 \color{red}{★}

  1. 客观性。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反映的对象则有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因此,信息可分为主观信息(例如,决策、指令和计划等)和客观信息(例如。 国际形势、经济发展和一年四季等)。
  2. 普遍性。物质决定精神,物质的普遍性决定了信息的普遍存在。
  3. 无限性。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信息自然也是无限的。
  4. 动态性。信息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5. 相对性。不同的认识主体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可能是不同的。
  6. 依附性。信息的依附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信息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任何信息必然由客观事物所产生,不存在无源的信息;另一方面,任何信息都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需要有物质的承担者,信息不能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7. 变换性。信息通过处理可以实现变换或转换,使其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以适应特定的需要。
  8. 传递性。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就是存储,在空间上的传递就是转移或扩散。
  9. 层次性。客观世界是分层次的,反映它的信息也是分层次的。
  10. 系统性。信息可以表示为一种集合,不同类别的信息可以形成不同的整体。
  11. 转化性。信息的产生不能没有物质,信息的传递不能没有能量,但有效地使用信息,可以将信息转化为物质或能量。

信息的功能:

  1. 为认识世界提供依据。
  2. 为改造世界提供指导。
  3. 为有序的建立提供保证。
  4. 为资源开发提供条件。
  5. 为知识生产提供材料。

信息的质量属性:\color{red}{★}

  1. 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2. 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3. 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
  4. 及时性,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
  5. 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6. 可验证性,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7. 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

信息的传输模型

image.png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系统的特性

  1. 目的性。定义一个系统、组成一个系统或者抽象出一个系统,都有明确的目标或者目的,目的性决定了系统的功能。
  2. 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 元素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排列起来组成系统,从而产生出系统的特定功能。
  3. 层次性。系统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系统和元素是相对的概念。元素是相对干它所处的系统而言的,系统是从它包含元素的角度来看的,如果研究问题的角度变一变,系统就成为更高一级系统的元素,也称为子系统。
  4. 稳定性。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受规则的约束, 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秩序应是可以预见的;系统的状态以及演化路径有限并能被预测;系统的功能发生作用导致的后果也是可以预估的。稳定性强的系统使得系统在受到外部作用的同时,内部结构和秩序仍然能够保持。稳定性。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受规则的约束, 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秩序应是可以预见的;系统的状态以及演化路径有限并能被预测;系统的功能发生作用导致的后果也是可以预估的。稳定性强的系统使得系统在受到外部作用的同时,内部结构和秩序仍然能够保持。
  5. 突变性。突变性是指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一种剧烈变化过程,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
  6. 自组织性。开放系统在系统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自发组织起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
  7. 相似性。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系统具有相似性,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8. 相关性。元素是可分的和相互联系的,组成系统的元素必须有明确的边界,可以与别的元素区分开来。另外,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哲学上所说的那种普遍联系,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联系。
  9. 环境适应性。系统总处在一定环境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系统和环境之间总是在发生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对于信息系统而言,以下特性会表现得比较突出 \color{red}{★}

  1. 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的可访问性。
  2. 脆弱性。这个特性与系统的稳定性相对应,即系统可能存在着丧失结构、功能、秩序的特性.
  3. 健壮性。系统具有的能够抵御出现非预期状态的特性称为健壮性,也称鲁棒性。

信息系统

信息化从“小”到“大”分为以下五个层次:\color{red}{★}

  1. 产品信息化。产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2. 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生产制造,优化工作流程,管理客户关系,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培养信息化人才并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过程。
  3. 产业信息化。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工艺、产品的信息化,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
  4. 国民经济信息化。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通关、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
  5. 社会生活信息化。指包括商务、教育、政务、公共服务、交通、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各种信息网络,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 活的信息服务,丰富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拓展人们的活动时空,提升人们生活、工作的质量。

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启示我们:信息化的 \color{red}{★}

image.png

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color{red}{★★★}

  1.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2. 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
  3.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
  4. 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产业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5. 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6.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color{red}{★★★}

为便于论述针对信息系统项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还可以简化为:

image.pn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