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讲故事的故事

2019-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单于非鱼

      国庆长假,家庭聚会,70年的国庆大典,学校纷纷要求孩子们写观后感。自从参加007不写就出局的写作活动之后, 自己也有意无意给予自己心理暗示,让更多的身边的人知道自己参与这项活动,监督自己更好的完成也希望能够吸引身边的人参与进来。孩子们的写作指导被依赖上身。但怎么指导呢?让小学生能明白而且可操作。

      中国人重视写作,却很少有可用的中文写作指引。在获取英文的写作方法之前,以仿写居多,阅读的书籍以当年的出版难度是经过多少筛选的大师之作,如路遥、王小波等。中国人的写作传统是做加法,文章天成妙手偶得,怎么得的—— 不知道;倚马可待挥手而就,怎么倚靠怎么挥手没看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见解之高,如羚羊挂角不着痕迹,但对凡人没有用。因为找不到底层逻辑,写的非常吃力。

      讲故事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观后感是格式化问题,偷懒,天下文章一大抄,还是让孩子根据老师要求习惯的方式去写。假期中阅读《六祖坛经》中师与众的问答,真佛只讲家常话,对映英文所学的引导式讲故事启迪,成功将一位写流水账的孩子成功引导编写了一出恐怖故事和讲给大家的事和大家分享。

      一个古老的故事新编,孩子负责猜,我负责回答是与不是,用录音笔录下来再写出来。

“故事里面有人吗?”

“没有。”

“有房子吗?”

“有。”

“有汽车吗?”

“没有。”

“有虫子吗?”

“有。”

“虫子在里面厉害吗?”

“厉害。”

“虫子在野外吗?”

“不是。”

“虫子住在房子里面吗?”

“是。”

“虫子可爱吗?”

“不。”

“虫子是里面的老大吗?”

“是。”

“它们是突然当了老大吗?”

“是。”

“房子是人以前建造的吗?”

“是。”

      以上是我们俩对答,一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由一个不太有逻辑的孩子讲出来的故事。其实每一个人当不是焦点时候,通常会轻松自如。先放下,将来再扛起来。谁一开始就能做好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