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代的乾隆和华盛顿为什么做不成朋友?52/71天写作
乾隆比华盛顿早出生21年,他们两人都是在1799年去世的。然而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现代性却天差地别。
乾隆号称乾隆大帝。大清前后延续了268年,总共10个皇帝,排在第2、3、4位的康熙、雍正、乾隆分别在位61年、13年、60年,从1661到1799年,前后138年,占了清朝的一半。这段时间被称为康乾盛世。然而站在人类发展史的角度,这所谓的盛世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17世纪中期以后,世界史开始跑步前进,其后的100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新的生产力突然蓬勃发展,工农业产值成百、成千倍增长,与此同时,政治文明的进步同样迅猛。西方各国人民通过立宪制实现了统治者的驯化,把他们关进了法律的笼子。但就在这100多年里,在有清一代的200多年里,大清帝国人均GDP增长常年维持在0的水平,也就是进入到了成长的陷阱。而经济规模的增大,只跟人口的增多有关。在政治上,清朝的皇权专治尤胜于明朝。明朝取缔了宰相制度,集独裁于皇帝一身,不过尚有内阁制,大臣能够公开言论朝政。而清朝,内阁被军机处替代,它是在紫禁城的内院和外院之间的一排低矮的房间。行政公权完全沦为了皇家私权的奴隶。而对于社会精英,清朝的政策是全面压制。
有一次雍正皇帝微服私访,在一个书店里看书,旁边有一个书生念了一首诗,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雍正听到后,下诏杀之。而文字狱之风乾隆更甚。据统计,康乾年间的重大文字狱有70%发生在乾隆朝。
在地球的另一端,乔治华盛顿领导了一场独立战争,让北美地区摆脱了英国的统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他本可以做一个皇帝,或者至少是终身制的独裁者。而他却选择当一个明主选举出的总统,并在两届任期结束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连任。他主持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利坚共和国宪法,在宪法中,起草者宣布,制订宪法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限制政府的权力,第二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基于这个目的,国家的权力被分为了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部分权力之间互相保持制约和监督,这就是现代民主社会著名的三权分立原则。
所以在1799年,乾隆的权力、名声和财富都远远大于华盛顿,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遗产,让他们在历史的天平上获得了新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