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反思
今天上这一课,做了很多的研读工作,从6.30开始,一读就是半个小时,从裸备入手,读出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它的外形挺拔,它的内在精神品质,读出第七段象征的步步深入,由农民到精神与意志。茅盾的笔端有魔力,可以把普普通通的白杨树,写的这样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真的是心有所想,眼有所看。一切的内心需求都要外放与物质中,好一个茅盾先生!语言激扬不乏优美,妙手偶得,恹恹欲睡,屈曲盘旋,婆娑,旁逸斜出,直挺秀硕等等。结构是由外到内,先写环境,在写外形,最后写内在精神及象征意。由浅入深,读来容易掌握。
这样一篇美得托物言志的散文,我上的却不理想,用了三个小时备课,效果达不到预期,也失望透顶。按照教学预习,让学生读出激情与豪气。主要是通过读来了解内容,读了一遍,激情不够,豪气不见,提醒学生在“雄壮,壮丽”处读的激扬一点,在倦怠处读的低沉一点,在七八九自然段读的豪气一点,让学生分任务读,最后齐读,感觉效果好一点。读完后第一个主问题“白杨树不平凡在那些地方?”学生反应不好,我就接着让他们分任务读第二段,读完追问,这一段是赞美黄土高原还是贬低它,学生讨论,得出既有赞美,也有单调。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凡,长得环境美,单调是为了白杨出场做铺垫!然后带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还有哪点表现?学生品读第五段,它的外形美,它的精神品质美,不仅仅是写树,像写人一样,向上的干枝叶,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这种向上发展,这种团结一心,这种坚强不屈,这种不屈不挠。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可以找出,但是感觉没有激情,没有热度,学习气氛不够浓,任务虽完成,离想要的教学效果差的较远。
怎样上好一节课,真如名师所言“一辈子学习教书,一辈子不会教书。”
下节课要继续探究语言与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散文的方法是最关键,备课还得继续,真希望不要太糟糕!
《白杨礼赞》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