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好书交朋友
说一下我与书的故事。
说句实话,我是进入初中才开始看一些“课外书”的。那时候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加上对三国历史的热爱,于是乎问同学借了一本文言文版的《三国演义》,每天晚上写完作业,钻入被窝后,捧起书就开始看。不管寒冬酷暑,都能坚持。一开始并不怎么能看懂,所以每天也就看上一回两回。因为坚持每天都看,而且看完以后还会回头再看,所以那时候对《三国》里的故事如数家珍,每一章的标题基本上都能背下来了。记得那时候看到关羽被孙权杀死后,我禁忍不住哭了,觉得这本书没什么可看的了。后来诸葛丞相病逝五丈原后更是读不下去了。就算回看我也只会看些“千里走单骑”“火烧博望坡”这样精彩的章节。
整个初一,我都在看《三国》。用这种方法,在初二我看完了《水浒》。初三的时候,学业压力加大,我只能看一些篇幅较短的书,而且大多是学校推荐的比较经典的书籍。譬如老舍的《骆驼祥子》,现在回想一下只记得拉黄包车的骆驼祥子和霸道的虎妞形象。还有高尔基写的《童年》、沈从文的《边城》等等,以当时的水平只能算一知半解,现在回想起来印象不是很深了。
上高中以后,没那么大的耐心看书了。整个高中阶段光顾着玩了。
大学也没怎么读书,读了一本辛夷坞的《原来你还在这里》,看完之后,有些许感动吧。毕竟大学就读了这么一本书,印象比较深刻。
大学毕业后,重新捡回了看书的习惯。才发现,书确实是个好东西。仿佛能够把时间轴线拉长,让精神世界得以充实。回想前几年,浮躁,虚度年华而已。
物质生活再丰富也不能掩盖枯燥的灵魂,只有一头钻进人类智慧的宝库,才能磨练身心,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使整个人格得到升华。
陆陆续续读了好多书,包括《亮剑》《阿甘正传》《毛泽东传》《尘埃落定》等等等等。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通俗的,有晦涩难懂的。我发现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性格,就像一位情人,在伤痛的时候能抚慰伤口,欢乐的时候分享喜悦。
优秀的习惯需要培养,好的习惯能培养精致的人格。过精进的生活,与好书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