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类博览群书学院读书成长录

《精进》 :不想成为很厉害的人,所以我学到这些

2018-02-01  本文已影响1575人  一个悦己
《精进》 :不想成为很厉害的人,所以我学到这些

文︱一个悦己

《精进》这本书,作为知乎大神采铜的代表作,本身就自带光环,它的副标题“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更是捉住了人们当下急功近利的心理。

读一本书就可以成为很厉害的人了,你信吗?我不信,所以抱着学习思维的态度,一天读一点,尝试做思维导图我学到了这些。

这本书主要是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努力和成功七个角度解读的。我选择一些自己觉得很受用的内容,和大家共勉。

关于时间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现代社会的节奏快,变化快,时间管理也逼着人们越来越快,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把时间投入到短平快、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情中,稍微一遇挫折,就陷入烦躁的状态之中。

所以很容易陷入“两个无能”之中,一个是“选择无能”、一个是“执行无能”。

选择无能,是指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执行无能,是指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

对此作者强调工作要快,生活要慢。用有限的时间高效处理好工作,每天抽一点时间去“面壁” 思考。

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需要长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情上,这些事情随着时间的积累,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很多。

关于选择

仅仅是好的选择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

作为一个普通二本的大学生,我最真切的感受就是我们很多人都难以用“985、211高校” 学生的中档水平来要求自己。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好的选择,而是对自己要求太低,并且越来越低。

选择越来越多,也就需要我们“精细化”思考,或者说 “重新定义问题。”对比所有的选项,有更好的标准,做出更好的选择。

但不管做了哪个选择,有些内在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并且最后带着我们走向目的地的,恰恰是这些不会改变的东西。

关于行动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因为只要开始了,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开始写作之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扰 : 我也想写点东西,但是不知道写啥,写了开头也会偏离主题,自己总不满意。

当你觉得不知道怎么写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开始写。哪怕只有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哪怕写得很糟糕,都没有关系。

只要开始的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只要你写出来,不管写得多差,你都有机会把它改好。

如果都能想到一件事就去完成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同时应对的事情就少了,也就不用花心思去“管理”这些事情。

而待完成的事情一多,管理的负责度就会直线上升,相应地,记忆负担、情绪负担和人际负担也会显著加重。

这些心理成本虽然是隐性的,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事情越积越多,我们会慢慢觉得无法承受,情绪上的各种问题首先会爆发,然后与周围人的关系也会变差,于是生活开始失控。

所以,即刻行动应该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条行动法则。在行动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关于学习

只有最后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

互联网时代,许多人都养成了一种囤积癖,在网上下载很多软件、电影,积累了很多个G,但下载完放在那里,又懒得去看了。

还有一些人在网上看到一些好的文章,就一篇篇收藏起来,或者拷贝到软件里。这种资料的收集固然好,但往往只是存而不阅,做了知识的搬运工。

很多人喜欢阅读,但他们看得不够精细,什么东西都只是粗略浏览,更不用说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在手机上看的东西根本就不够深入。

作者反对流于表面的阅读,倡导深度阅读,通过解码,深入了解事物。

关于深度解码,他分了三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给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根据这三点,做中学,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系统。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了多少知识,而是取决于你在应用的时候能够调动多少知识。

《精进》 :不想成为很厉害的人,所以我学到这些
关于思维

人的大脑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

我们的大脑需要“ 断舍离” ,过滤掉没有价值的信息,关掉不可能的声音,突破工作记忆的限制。

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矩阵,使用两个维度,我的信息状况和其他人的信息状况交叉后,又构成了四个区域。

公开区我知他也知,盲区他知我不知,隐秘区我知他不知,未知区我他都不知。每一次的交流都会是使四个区域的面积,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理想的交流应该是公开区越来越大,盲区隐秘区越来越小,甚至未知区也随之减少。

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尤其要在交流中关注盲点,也就是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这样才能学习到东西。

关于努力

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

在成功学泛滥的今天,很多人都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但努力并不是一味地使力使力这么简单,更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这种策略性体现在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试多方面上。

在努力这件事情上,除了自我激励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作者倡导,我们大多数人,应该专注一个领域走到最后。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

换句话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其他的,都会有的。

关于成功

因为你的存在,这个多元的世界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很多人都喜欢问,到底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度过大学的四年时光?

作者的回答是关键改变自己的角色,让自己从一个学习者转变为一个探索者。除了通过学习现有的知识外,还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索,突破教师、教材、课程计划给自己的限制,建立自己独特的研究轨迹,去拓展和发现一个更开阔和更深邃的世界。

而这个也恰恰是最难做到的,从大学到社会,作者把它比做从“ 游乐场”到“ 荒野求生” 。

游乐场里的挑战,教师已经为你准备好了答案,而荒野中的挑战是真实的,谁也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游乐场里有坐标、有地图、有说明书,荒野里会遇到未曾料想到,未曾遇见过的麻烦,这是必须使用浑身解数去独自解决扑面而来的问题,然后是下一个,再下一个问题。

合上书,你问我怎样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如果你找到了一条别人还没有走过的路,只要把这条路走完,你就赢了。

或者专注现在所做的事情,死磕到底,熬到春暖花开。

厉害不过是独特和坚持罢了。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