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地恋到裸婚,只因我爱你
文/关蓝雪
这世间最好的爱情是怎样的我不知道,但我相信我所经历的便是对我最好的安排。
我和W先生2004年初识于高中校园,同班同学,前后桌。高二文理分科,我们便分到了不同的班级。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高三那年,学校突发奇想要把年级前50名的学生组到一个班冲刺高考,然后我们就又成了同班同学。只不过那时W先生已长高了不少,都沦落到坐最后一排了,而我依然是在前三排。
高中三年我们只是同学而已,甚至连朋友都算不得,因为除了路上遇到打招呼,话都没说过几句。不过现在想想,或许早已注定他就是我未来的男朋友。因为不跟他在一个班级的时候,我总能轻而易举的考个第一名,只要跟他一个班,我从来都没考过第一。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物降一物?
2007年高考完,便断了联系,各自去了各自的大学,而且连彼此去了什么大学都不知道。那时候大学校园里手机也并未普及到人手一部,我也是入学两个多月后才狠狠心花200块钱买了一部联通的定制机。W先生用的则是做生意的阿姨送给他的一部旧的诺基亚。那时候大学校园里特别流行发短信,群发,转发,过节发,不过节也发,然后我们不知道怎样就联系上了。
聊了半年,彼此投缘,就这样2008年刚过完春节我们确定了恋爱关系。那一年,我刚满18周岁。
我们两个的学校不在一个城市,坐火车要将近4个小时候的路程。所以大学四年是聚少离多。那时候,还没有高铁,当然就算有我们也买不起车票。
因为家境不富裕,我们两个都属于很少从家里拿钱的那种。当然,除了最后毕业时家里帮忙还了助学贷款的学费。我们每个月正常的生活费差不多都是三四百块钱的样子。各种奖助学金和兼职确实帮了不少忙。不过兼职赚来的钱大都成了我们两地奔波相聚时的开销,所以各自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大学里的异地恋确实难熬,尤其是看到身边的同学在校园里成双成对的时候。考研的时候,我们俩就下定决心要结束异地。但因为专业不同,而我们又各自想考自己专业比较牛的学校,还必须是985,所以可选择范围就更小了。最后我们把目标锁定了长沙的河西大学城。
2011年,一个去了中南,一个去了湖大,两个学校相邻,再也不用异地。可惜好景不长,人算不如天算,研二还没开始W先生就被导师派到上海一家公司做项目,直到毕业。
我们又开始了异地恋,不过好在我们从读研开始就已经经济独立了,可以花钱花得心安理得一点儿了。学费是全额奖学金,不必操心。研究生补助、奖学金和W先生的项目补贴已经足够我们的开销,而且还有了余钱能让我们买了各自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到毕业的时候我们还有了两万多的存款。
因为在公司要遵从公司的作息,在学校的我就相对比较自由,所以一般都是我去看他。从恋爱开始我的每一张车票都留存着,到硕士毕业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厚一沓。粗粗算了一下六千多块,这还不包括W先生的路费。异地恋真的是为中国的铁路事业添砖加瓦啊!
2014年毕业后,找工作几番周折,W先生留在了他做项目的公司,我也去了上海工作。半年后的一个周六,也是1月31号,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我们就脑抽的决定要不去领个结婚证吧。然后就像去银行办个银行卡或者去移动营业厅办个手机卡一样,我们就步入了已婚一族。就这么简单,红本本已经到手了,我和W先生还没回过神儿来。
去年10月8号,回老家举行了婚礼,很简单很俗套的乡村婚礼。整个流程都是父母操办的,我们好像就是参加一下而已,反正本来也是让父母高兴,就随他们意了。婚礼过后3天,我们就火速赶回上海继续工作,没有蜜月旅行。
我和W先生是真的属于地地道道的裸婚。我没有嫁妆,他无房无车,存款也不多。而且在老家我们也没有房子,结婚都是借的父母的一间房子。关于彩礼,就是所谓的万里挑七意思一下。但这些却并不影响我们的幸福生活,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有同学问我们结婚以后和结婚前有什么区别。我们真的觉得没什么区别,和没结婚的时候一样,一直都是这样过的。或许在婚姻里,爱情最好的保鲜方式就是就当这婚还没结。
结婚一周年了,我们还是除了爱情一无所有。但这一年多的经营,我们的存款渐渐多了起来,也在考虑今年过年向亲友借点钱在魔都买个小房子。日子总会这样一天天变得更好的,而且我们相信自己努力打拼得来的物质财富比父母赠予的更加的有意义。只要两个人相爱,异地恋和裸婚什么的其实都不可怕。
相识12年,在生命最好的年华里我们参与了彼此的人生。我们一起跨过了高考的独木桥,一起走入了大学的象牙塔,一起经历了考研的浪淘沙,又一起进入了社会的大熔炉,一起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
或许我们的故事算不得轰轰烈烈,但我喜欢这种平平淡淡的真实。我庆幸早早的遇到了那个对的人,而且这也并未花光我所有的运气。我想这便是生活对我最好的安排。
(2016年1月31日,上海,写在结婚一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