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白传习录精要 021篇
1.治感冒的技巧
先分热型,发热恶寒,发热恶热,寒热往来,再看脉象,再分析内因。桂枝汤证,一服不愈,再作,小促其间,这是充分的自信。脉诊看的是个性特征,也有共性,说春夏秋冬脉象的共性,这在治病上没什么用,说冬天要是感冒发热脉浮,比夏天浮得要差一些,这个不对。这是推出来的。看大自然的规律和病势,有了本能趋势,其它不够完美的东西都进不来了,用不着了。不能脱离病来说脉。
2.儿童药量
15岁以上按成人量。7~14岁成人1/2量。7岁以下成人1/4量。
或者,15岁以上按成人量。10~15岁成人1/2量。5~10岁成人1/3量。3~5岁成人1/4量。可斟酌增减,这跟化学药不一样。
3.流行性重感冒(麻黄汤证)
发热恶寒(高烧40度以上,浑身颤抖,喝水牙碰碗,盖三床被子还冷),无汗,头疼,身疼,腰疼,骨节疼(血液外趋上冲,出不来汗,充血和高代谢产生的废物引起疼痛),喘,皮肤干爽,脉浮紧,或浮数,体温是自己颤抖制造的,身体自己想出汗,但汗腺不开。用麻黄汤发汗:
麻黄14g(弱小者酌减)桂枝30g 杏仁20g(炒捣)甘草14g
分二次服
若麻黄用量少,加30~40g葛根,一定能发汗。
注意事项:
身体弱小者,比如身高160cm以下的,麻黄减至10g。麻黄汤也不是死方子,体格高大者加量,喘重,热高者加量,无喘或轻喘,热低者减量。
煎法:先单煎麻黄,1600mL煮取1200mL,纳余药,再煮取400mL。
服药后温覆3~5小时后发汗,持续10小时,维持微汗足够长的时间,充分排异,休息一两天即可病愈。病愈则余下的半剂药倒掉。若汗不出,病不愈,则再服一次。若服麻黄汤后病减轻,但仍发热恶寒头身疼,不愿睁眼,没精神,心烦,仍可服麻黄汤。但如果已出过汗,未愈,则用桂枝汤。
缺津液的人发不了汗,去麻黄,加黄芪(生津),汗出则愈。
经期不避讳麻黄汤,但应考虑热入血室(有汗,或曾经有汗,来月经时未来,或来了又断了,谵语,发热恶寒,血自下者愈,或给小柴胡汤。病理:发热汗出→血稠→淤血。)
不要用固定的思维看待世界,一定要用动态的思维,重要的是思维方法,高血压有麻黄汤病势,就能用麻黄汤,没有这个势就不能用,据观察,高血压的人很少感冒,很多不怕冷,有这么一类人,高血压,身体还很好,还长寿,解释不了,最简单的就是有病势就用,没病势不能用。
麻黄成功发汗后不可再用麻黄发汗,否则体液丧失,病情逆转。
若服麻黄汤后鼻子出血,大约十几mL,病愈,不用再吃药。出血后若仍不愈,病势仍在,则仍用麻黄汤。若没吃过药自己鼻子出血,也可能病愈,但也可能不愈。
无论病人之前是否治过,病程七八日也无所谓,只要病势相同,就给麻黄汤,但若病势变,法必变。
刚开始用麻黄,没把握,可10g分两次,每次5g就能发汗,就能好病。药量不能搞虚的,有用100g附子的,他知道怎么不出事,但是真没必要搞那么多。
太阳病取微似有汗即可,不可大汗淋漓,因为目的是排异不是排汗,过汗伤津液。
发热恶寒,恶寒程度与发热程度成正比,发热越重,恶寒越重,发热越轻,恶寒越轻。凡是发热恶寒的,都是向体表排异,恶寒是定性的,有汗无汗也是定性的区别,不在量的多少,汗的有无用手摸皮肤判断,不明显的也可喝热水后再判断,浑身疼是病毒感染的特征。
无汗:没有汗。
不汗出:该有汗而无汗。比无汗要重一等。
汗不出:服发汗药而不出汗。
汗家(易出汗者,津液易伤),疮家、淋家(肾炎,膀胱炎)、亡血家(失血多,液随血脱)、衄家不可发汗,每个脏器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小家庭,更是大家庭的一员,所以说“XX家”。疮家不是长个小痘痘就算,疮家指的是痈疽、疮疡,脓血淋漓日久不愈合而伤津血者,体液不足发不出汗(一般脉象和典型的麻黄汤证不同),故禁汗。强行发汗,则伤津液,病情逆转,反生他患。淋家发汗则尿血。
若发热恶寒,脉浮紧,脉浮而细,或不发热恶寒,或有热而不恶寒,禁用麻黄汤发汗。
有汗的不能用麻黄汤。咽喉疼的不能用麻黄汤。
麻黄汤证经西医治疗后,如果出过汗,但后来体温又很高(40度以上),身疼,无汗,仍可用麻黄汤,把麻黄减半,加葛根40g以上,再加银花,连翘,牛蒡子。
麻黄汤以麻黄为主体,麻黄发汗、利尿,麻黄佐以桂枝则发汗(桂枝能把血液充实在身体周围组织),佐以甘草则利尿。
单用麻黄,有时不用桂枝也发汗,不用甘草也利尿,而且不到15分钟就尿一次,尿量小,次频,甚至尿不出来,麻黄是用来发汗利尿同时作用时用,不用麻黄单单利尿(除了麻黄甘草汤),茯苓利尿则不同,有尿则尿量大,无尿则不尿,不是强制利尿。
发热恶寒而喘,喘是一种本能,发热颤抖也是本能,肺的排异主要从小便,其它是大便,最后咳痰,喘是散热,气管炎是肺泡里有痰液,也是喘,原因不一样。
麻黄汤证自衄而愈,再问汗腺还有没有出汗的能力,没什么意义,汗腺在病中没有丧失能力,只是障碍,病解后,障碍自消。
麻黄汤证和脑炎不一样,不会抽风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