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教育,不是那么简单忘忧社

幼小衔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教育,不是那么简单》之社会篇14

2018-11-07  本文已影响12人  探索前行

幼小衔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在教育的领域里,没有哪个衔接,有幼小衔接那么艰难、复杂和无奈;没有哪个衔接,有幼小衔接那么惹来太多的是是非非;没有哪个衔接,象幼小衔接那么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重视和担忧。

家长无法做到从容面对,孩子从无拘无束的幼儿园,到开始有规有矩的小学了,就象给小牛正式套上了缰绳,担心孩子不能适应陌生的环境。

老师无法做到顺利衔接,面对心智还未成熟的幼儿,想让不知道什么是规矩的幼儿,明白什么是规矩,而且还要守规矩,还有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社会无法做到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案的制定,只是大的方向,具体实施的细则,还要靠老师的领悟和付出,还要靠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孩子都在迷迷茫茫地被动长大,衔接不衔接,似乎与他们无关,只是有可能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一个幼小衔接会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呢?难道就真的那么难吗?我个人认为只要避开或注意以下几点,可能也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一、迟入幼儿园也会有太多的不适应

在贫困而偏远的农村里面,可能“迟入幼儿园”的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甚至有的小孩从未进过幼儿园,到了四岁左右的时候,就直接进入学前班,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比如经济方面的原因,比如居住太过偏远,无法接送幼儿上下学的原因,比如思想观念的原因,总而言之,小孩不能上幼儿园的原因还是很多的。也许是家长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也许是家长也确实有太多的被动和无奈。

有很多幼儿是到了四岁、五岁才进幼儿园的。

去幼儿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适应一下集体的生活,为即将去学校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去到幼儿园半年或者是只有三两个月,就去小学开办的学前班了。

这么短暂的时间,对于一个成人来说,都难以养成一个固定的良好习惯,又何况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幼儿呢!这么短的时间,就想让一个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家长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个可能性,真的还很难说。

这么短暂的时间,就想让一个幼儿达到正常入园三年幼儿的学习水平,这给幼儿园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被动和难处。教得太少,又说这个幼儿园的老师不教读书不教写字,又说这个幼儿园的老师没水平没方法。教得太多,又与国家幼儿教育的政策相违背,退一步来说,就是教多一点,一个没有基础的幼儿是否能够接受,是否能够消化,真的还很难说啊。

迟入幼儿园,幼儿就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早进学前班,又对幼儿造成的压力太大。所以为了顺利地做好幼小衔接,需要我们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还是尽量避免“迟入幼儿园,早进学前班”的这种行为吧。

二、家长不要太盲目,社会也不要大忽悠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最为经典的大忽悠。就一个所谓的“起跑线”,让孩子失去了愉快开心的童年,小小年纪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在被动无奈的情况下而过早过度的劳累,让家长无所适从,都想着要“提前抢跑”,而忘记了教育的本真,从而让社会对教育失去了信任,却又无可奈何。

让这句忽悠的话成为经典,一些新闻媒体,一些不知道什么“专家”,功不可没。没有他们的“煽风点火”,没有他们的“推波助澜”,这句话也就不会那么深入人心,家长也就不会变得那么紧张和无奈。

让这句忽悠的话成为经典,家长本身也存在一些原因,一些家长对教育一知半解的迷茫,一些家长对教育急功近利的思想,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了忽悠的帮助者和推动者。

随着人们慢慢地对教育的理解,现在这句话,已经渐渐地淡去,但是我相信,一些新的忽悠,打着高科技的名义,甚至还有可能曲解国家政策的名义,肯定还会出现,至于会不会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样深入人心,这个还很难说啊!

能够培养孩子“隔空看物”,近乎“超人”的培训,不是也有人相信么?不是也有人为此付出高昂的学费么?家长愚蠢,孩子也跟着愚蠢,那些“超人”培训,忽悠了家长,也忽悠了孩子,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面,也坚信了“超人”是现实存在的,敢于公开表演“超人”的技能,是真的可以“蒙眼识字”,是真的可以“隔空看物”,从而又忽悠其他的家长和其他的孩子,成为别人忽悠的工具和帮凶。

一些盲目的家长,面对这些忽悠,无法保持着平静的心态。一种急躁而又恐惧的心态,时时折磨着这一部分的家长,总想着“成龙成凤”,总想着“出人头地”,总想着“光宗耀祖”,又总是抱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还有一个条件,以为自己很有钱,从而就做出一些不明智的事情来,让幼小衔接的工作也变得很被动。

不能让正确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不能完全打击和制止教育之忽悠,幼小衔接就会变得莫名的被动和艰难。

三、 家庭困难多,入园机会少,幼小衔接也会很被动

贫困偏远的乡镇,幼儿的入学率可能不到百分之六十,最多可能也就只是这个百分之六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经过这几年的调查和分析,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1)、家长的观念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认为上不上幼儿园都没有关系,还振振有词地说,他们那一代人都没有上过什么幼儿园,也不是过得还不错么。这里的“不错”,也只是他们自我心安理得的认为“不错”,千万当不得真。我也不知道,特别是贫穷而偏远的农村,就是那种生活状态,有什么理由,有什么条件,可以说“不错”这两个字呢?

(2)、有的家长外出打工以后,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懂得了小孩应该要上幼儿园的重要性。可是打工的收入不多,而且收入也不是很稳定,供应不起啊!

(3)、有的家长也有那么一点钱,也认识到小孩应该要上幼儿园的重要性,可是对乡镇比较低端的民办幼儿园不信任,想送去城市高端的幼儿园吧,但却又没有那个实力。

(4)有的家长,我就不知道是为什么了,你说他没有钱吧,他又吃得好、穿得好,他又修房造屋,开着高档小车,日子过得风风光光、潇潇洒洒,可是一谈到要让小孩子去上幼儿园,他那不屑的神情,足以让你不敢说出下文。

其实就是家庭在困难,只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幼儿教育,所有的困难就不会是困难。村村通公路的愿望已经实现,校车开到了家门口也不是神话,克服一下家庭困难也没有那么难吧?如果连幼儿入学的机会都没有的话,那么幼小衔接也就会很被动。

四、师资力量弱,只懂123,幼小衔接也很难

不要动不动就要求幼儿园要有正式的幼师,可是社会上连培训幼师的正规学校都很少,你让幼儿园去哪里寻找正式的幼师?

国家连“幼师”的这个编制都很少很少,毕业出来以后,找不到一个很好的未来的人生规划,没有一个很好的未来愿景,又有几个人愿意去读幼师?

就以目前的幼师专科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幼师,连大城市都不够瓜分,又怎么可能轮到乡镇的幼儿园?更何况,还有很多正式毕业的幼师,因为嫌待遇太低,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没有成就感,所以从一毕业开始,就没有想过要从事幼师这个职业。

师资,确实是农村幼儿园暂时无法解决的大问题。

但是那些师资十分雄厚的幼儿园,也没有必要为了显示“师资”的雄厚,就大搞提前教育,过分地追求“标新立异”,过分地追求“与众不同”,那些充满着神秘的“特色”教育,我个人认为,未必就是很好的教育!

我们的一些家长也是很矛盾、很纠结:一方面,埋怨学校的提前教育,甚至是指责和声讨;另一方面又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这些名牌幼儿园和精品幼儿园。

教育资源不公平,师资水平难保证,教育方向不明确,幼小衔接就真的很困难。

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幼小衔接也会很被动

在农村,有的家长,在农忙时节就把孩子送来幼儿园,不是农忙的时节,想送来就送来,认为自己带小孩跟幼儿园带小孩是一样的,而且自己带又不用花什么钱。反正大多数农村的幼儿园收费都是按月收的,而且如果连续一个星期或半个月不去幼儿园的话,费用还要退还一点点的。“按月收费”本是为了减少家长的经济负担,鼓励更多的孩子进入幼儿园,但是却成了一少部分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理由和借口。

说到底还是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认为幼儿园的“玩”就是一种玩,而不是一种学习。

特别是冬天,接近过年的那一两个月,因为天气寒冷,不知道是幼儿不愿意起早床呢,还是爸爸妈妈不愿意起早床,反正那个起床的动作都是很困难的,因此,有的幼儿干脆就不来园了。

到了年底,在外拼搏打工的爸爸妈妈回来了,难得有时间陪陪孩子,那就好好地陪一陪孩子吧!这没有错。孩子也因为长时间没有见到爸爸妈妈,所以特别舍不得,显得特别亲近,一刻也不想离开!这也没有错。既然大家都没有错,那就不去幼儿园了吧。

上学时间不保证,上学意识不浓厚,幼小衔接又怎么可能做得很好呢!

六、 “减负”不减,压力提前,幼小衔接也很难

“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减负”的文件从中央到地方也下了很多份,但是这个“负”始终没有减下来,而且已经提前到幼儿园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会不会提前到胎教呢,这个还很难说啊!把“快乐还给孩子”成了一句空话,但是好象并没有人认为孩子不快乐,打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口号,似乎所有的压力都是正常的了。

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的内容都学会了,在短时间内,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聪明伶俐”,一部分小学一年级的老师盲目地鼓励和夸奖,盲目地宣传和推广。造成的结果是,幼儿园更加卖力地多教知识,家长更是助长了这方面的需求,“减负”又怎能不成为一句空话?

“减负”不力,无形之中又给家长和幼儿带来了压力,从而也给幼小衔接带来了一定的难处。

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经过程,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紧张对待,但是也要处之淡然,不能因为衔接而衔接,而是要从衔接以外多做一点功课,就会让幼小衔接很顺利,而不留痕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