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食记录
粗略记录下这两天的断食感受
断食的起因是源于看到自己多少年来对吃的执念。
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是下意识的吃东西,没有理由,也并非身体需要。
那天突然反省到一个点,从身体的需求层面看,对食物需求的量一定是有限度的,正常情况下,身体需要多少,就应该吃多少才对啊,那自己吃的食量很明显远远超过了身体的需求,这中间的差,到底是为什么而吃呢?
下意识,这个词很好,很多时候我们的反应都是下意识的,看起来似乎没有原因,好像觉得也不需要探寻这个原因。
但实修这么多年,我很清楚,任何事情都有其成因,有的在意识层面,感触起来比较容易,而有些,确实很难觉察,它存在于我们看不见的潜意识,就是在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用心也很难发现。
那天,我做了一个记录,每个看到食物都想要拿起来往嘴里放的瞬间,问问自己吃这个食物是为什么而吃。
我发现:想要吃的频率和次数有点惊到我自己了。尤其是在厨房的时候,几乎每看到一种,都有想往嘴里填的欲望。
就是说,不知不觉中吃的东西,不认为吃了的东西,其实在过去那么多年的时间里,已经以这样的方式无数次进入到了我的胃里。
我不知道这些食物对我好不好,有没有用,是不是需要,但我就是吃了。
好在一直没有停止内观自己,才有了今天这个举动。
当我拿起每一种食物的时候,我都看到了潜意识中的一个需求:有担心,譬如觉得浪费,于是吃了;有盲目,自己并不真正喜欢吃它,但老公孩子更不喜欢,那么我来吃,至于这个逻辑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不是选择倒掉而是我把它吃了,这恐怕要追溯到很远以前,这个行为模式形成的时候;有恐慌,这个恐慌不是现在,是一种模式的延续,大约来自于小时候父母在饭桌上言语逐渐锋芒,矛盾一触即发的常态中,大人的矛盾激发了孩子内心的恐惧,试图用吃来缓解;还有转移,很多不想面对的时刻,试图以吃的方式让自己没有那么艰难,而形成了这样的饮食惯性;还有对人的留恋和对家庭氛围的向往,因为喜欢一家人围坐的那种团圆氛围,这种和谐和温馨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独有的,大约意味着家人间爱的自然流露,以及每个人在这一天中经历的交流和共享,这种氛围对我很重要,很多时候为了更长时间的待在一起,吃了更多的饭;还有即兴,突然味觉需要,就是觉得这个东西好吃,或者清口,或者独有风味,或者因为刚做出来情有独钟,即兴入口,就那么吃了。还有沉没叠加,因为前面吃了东西而导致后面需要吃点别的东西调剂一下不舒服的感觉,譬如因为口腹之欲吃了点肉,又因为腻或饱涨又吃了解腻和缓解饱腹感的凉拌菜;还有困惑,心里有事儿,就特别容易看到什么吃上一点;还有补偿,心情不爽,来点甜食,点心
……
总之,太多了,多到记不过来放弃记录。
我突然明白,这些年我吃东西的状态是怎么来的了,我的行为模式中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部分就这样直观的体现在了“吃”上。
现在,我明确的看到所谓的口腹之欲,都有实际的成因使然,我要做的,就是慢慢的修正那些没有必要的欲望,慢慢断掉那些惯性,真正从身体的需求出发来吃东西。
通过这两天的断食,我发现身体的耐受比之前想象的强大,之前把饿作为一个信号,尤其减肥的时候,可以做到不饿不吃,但做不到饿了还不吃,因为觉得那是身体的需要。
现在看来,饿与不饿,一是来自身体需要,还有一部分来自情绪驱使,当潜意识的信号促使你想要吃的时候,饿会来的更名正言顺;还有,惯性饮食养大了胃的需求,从而增加了身体的需要。
总之,当我意识到超出身体需求的部分饮食来自于情绪,欲望的趋势,我突破了原来减肥的瓶颈,似乎也理解了断食的某些根源内涵。
昨天是断食的第二天,上午一切都很正常,午饭的时候有点饿的感觉,我比较轻松的克服了;到了下午儿子回家,我在包饺子,大约四点左右,饿感明显袭来,有点心慌,考虑到一会儿要去接女儿放学,温了一点头天晚上的丸子汤煮蔬菜,吃了点。
周末儿子回家,我包了水饺,饱含爱意的包完,克制着想要尝尝的心念煮出来,端上餐桌,切了点苹果块陪他们吃完,我上床躺下。
我需要休息一会儿,两天的时间没吃东西,却每天一万多步的行程,体力有点受影响,而且我需要真正让自己静下心来,回到我自己,才能做出不忘初心的坚持和决定。
新的一天,身体机器又恢复良好,断食继续,为身体的需求探索一条新的道路,了解身体需求的下限。
如果说以前“吃”带给了我安全感,那以后,我不再需要吃来背负安全这个责任了,我自己可以了。
解放身体,让躯体恢复它的轻盈吧!
以此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