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婚姻育儿

孩子特黏人,其实是你忽略了这几点

2018-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木钉

很多妈妈为这样一个问题烦恼:为什么孩子由别人带的时候是小天使,自己带就会变成小恶魔?

各种熊孩子行径轮番上演:黏人,胡闹,无理要求,哼哼唧唧……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特黏人,其实是你忽略了这几点

家中老二两岁多了,目前开启了烦人+黏人模式,目标人物:妈妈。一见我的面,马上开启熊孩子模式,分分钟虐妈。

他的招式繁多,比如:喊着“妈妈抱抱”,抱起来以后还要妈妈站起来,站起来还不算,还得跟随他的指挥棒,这屋那屋地四处走动。

吃饭时也不好好吃,要么要我抱着他吃,要么我还没吃饱饭就拉着我去客厅。

期间,哼唧,哭喊,各种耍赖……最为夸张的是睡觉的时候,跟着姥姥睡得特别好,跟着我睡,就各种哼唧翻身哭闹早起床……

华商报记者就“你的孩子黏人吗?”这个问题调查了榆林20位年龄在25—40岁之间的妈妈,其中15人表示孩子有不同程度的黏人,1~3岁之间的孩子表现较为明显,且大多数孩子都特别爱黏妈妈。

想想自己除了上班时间,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给了孩子了,为什么孩子还是觉得不够呢?

为什么孩子跟随别的养育人都是乖宝宝,到了我这里却成了小恶魔了呢?

我不禁开始思索这其中缘由,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妈妈们参考。

原因一:陪伴质量不高,导致孩子内心对爱的需求没被填满。

心理专家说:幼儿对情感的需要,就像吃饭一样。吃饱了,不会到处找着要吃的。没有吃饱,肯定会找你要。

所以,陪伴更重要的是与孩子内心的情感体验和交流。

现在,很多妈妈并非全职妈妈,只能在下班以后陪陪孩子,在这有限的休息时间里,妈妈们还想自己放松一下,于是看孩子便成了应付公差。

稍有时间就抱起手机,总是盼着孩子早点睡觉,好有点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妈妈人在心不在,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没有吃饱,自然会一直追着要吃。

原因二:缺乏底线,容易妥协,反而让孩子无法安定。

很多妈妈宠爱孩子,有时候是无底线的。面对孩子的一些过分要求,一开始还在拒绝,后来就会在孩子的哭闹中心软,妥协,满足那些一开始拒绝过的要求。

孩子是聪明的,你嘴上不准,行动妥协。而他每次的哭闹纠缠就是让你妥协的钥匙,百试百灵。孩子自然会习得以这样的方式去跟你交流。

原因三:过分呵护,不懂放手。

适当的粘是必要的,但是过分的粘则会不利于亲子关系健康的发展。

很多妈妈,对孩子的依恋比孩子对妈妈更甚,“与其说孩子黏大人,不如说大人更黏孩子。

榆林市儿童医院的育儿专家席大夫指出,过分“黏孩子”的现象是很容易感染到敏感的孩子的,久而久之,孩子会认识到分离是悲伤的,只有和妈妈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时光,渐渐地,孩子只会越来越“黏人”。

1940年代心理学家鲍尔贝提出:安全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我信任,并且成功地和自己的伴侣与后代和乐相处。”

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避免过分依恋,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陪伴质量,全身心临在地与孩子在一起。

时间多少不是陪伴好坏的指标,我们应更加注重陪伴的质量。

每一次的陪伴不必太长,但每天一定要有哪怕只有十几分钟,半个小时的时间是高质量陪伴的。

关注他的感受,用心听他说话,眼神不游离,不分心,不应付。

这样的陪伴会让妈妈和孩子之间产生高质量的情感链接和体验,填补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的情感需求渐渐“吃饱”,性情就会趋于稳定。

二、坚持自己的底线,说到做到,言出必行。

改变自己容易妥协的做事风格,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说了的事情坚决坚持到底,不管孩子怎么哭闹纠缠,都不放松自己的原则。

在这里,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温和”。坚定但不失温和,接纳孩子的失望,但是坚定自己的立场。也就是,我在感情上理解你,呵护你,但是在原则上坚持底线不动摇。

渐渐的,孩子知道自己哭闹纠缠没有用,就不会再以这样的方式去跟你交流。

三、正确认识分离,鼓励孩子独立,不过分表情,不夸张。

孩子的成长必然面对分离,这是自然规律。

我们需端正自己的心态,不夸大分离的不舍,不在分离和回家的时候过度亲昵。要给孩子留下一个心理暗示:跟妈妈在一起很好,分开也很好。

走的时候开开心心的,回来时候平平静静的。鼓励孩子独立,鼓励孩子与其他养育人发展亲密关系,这也有利于孩子走向社会时是否能尽快适应。

所以,孩子黏人的背后,其实藏着许多的小秘密,我们要看清孩子黏人背后的真实目的,做自家孩子的养育专家,构建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

作者简介:一木钉,两个男孩的妈妈,亲子平台专栏作者,专注心理、教育写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