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年终盘点,中医食疗和医院营养科有啥区别?

2017-12-19  本文已影响48人  fd28962d16a7

作者|国家二级营养师

最近有不少学员听了我的《跟着时令来养生》的微课后,常常会问到我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你经常在课上讲一些养生食疗方,但有时你在做营养咨询时也会提到营养干预。那平时我们说的养生食疗方和营养干预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究竟该中医食疗还是去医院营养科呢?”

那么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做个年终盘点吧。

先看看医院营养科都干啥?

一般在一些大的三甲医院会设置营养部或营养科。

它们的工作包括给住院病人营养筛查;肠内营养支持(对昏迷病人,手术前后病人等);肠外营养支持(主要胃肠功能丧失的人);还有营养门诊,如体重控制、专科营养咨询等;住院病人的饮食指导,然后交食堂完成。

用比较专业的话概括,就是通过研究人体对食物消化吸收、利用代谢,以及科学标准制定不同人群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摄入量等,来达到平衡膳食,配合疾病治疗和健康恢复。

现代营养学,一般可分为生理营养学(健康人群)和临床营养学(患病人群),从目前医院营养科的关注角度多侧重后者。

但现在也有很多不住院的慢病人群,这些人除了平时用药干预控制,强调生活习惯干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营养师常说的:营养干预!

什么是营养干预呢?

就是对人们营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改进的对策。

通俗点说,营养其实就是教你好好吃饭!

因为“营养”这个词,本身就是个动词,它包含这样四步动作: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从而满足我们生长发育、生理活动过程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而太多慢病的高发其实都和人的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看一个人的样貌和健康,只要看看他吃了什么。

不仅是慢病可以通过特定的营养干预来控制改善,其实生命质量和智力水平的提高也能通过营养干预改变。

在西欧发达国家,学校开设了营养课,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能达到90%以上。

比如日本通过立法规定学生必须在学校吃营养午餐,午餐包括鱼、肉、蛋及好几种蔬菜。日本的中小学生每天要吃34种食品(包括调料);美国规定学生每天必须吃5种蔬菜水果。美国的一项教室营养早餐计划显示,22%的学生成绩由此提高了。

一般营养干预包括:

1、膳食调查:

就是看看食物的种类摄取是否齐全、搭配合理、有没有偏食挑食;

所摄入到的营养素是过量了还是过少了?有没有营养素缺乏,缺多少;

用了什么样的烹饪方式,有没有造成营养素的流失和破坏,或者产生了有害物质,有哪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些都影响到身体的吸收利用;

还有就是身体的体质状况如何,是亚健康还是已经有慢病,是哪些原因造成的等等。

2、采取措施:

比如调整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改变食物摄入量;改善烹饪方式或不良饮食习惯。像糖尿病人对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控制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高血压病人可采用低钠饮食,来减少尿潴留等。

3、结合药物干预和其他干预

如果已经出现慢病,有时候仅采取第2条措施是不够的。也不光是药物干预,除了基础的膳食干预,通常还有其他生活习惯的干预,以及加入专门的营养强化剂、补充剂或者特医食品。

注:

这里的营养强化剂、补充剂或特医食品是不同于那些保健品和补品的,需在专业的营养师指导下针对性营养补充来修复已经受损的身体器官功能,达到改善慢病。

这就是营养干预。

而中医食疗呢,其实也分为食养和食疗两部分。

食养是对应健康人群,食疗本来是指对应有疾病的人群。但是现在通常都说混了,很多时候我们说的食疗其实只能达到中医里的食养。

混淆的原因就在于中医里常说的“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观点。

而古代医学大家原本对食疗深有体会,一般采取先食物治疗,而后药物治疗。只不过很多中医里的药物和食物看起来很类似,以至于我们现在常常误认为,这些看着一样的东西吃下去就可以治病了。

我曾在一篇公众号文章中,就提到过:比如枸杞、大枣就有补益,调节免疫的作用;山楂、麦芽有健脾消食的作用等。但即使药食同源,却并不等于药食同性,更不等于药食同功。一味药食同源的食材,想要发挥它作为药的药性,是比它作为食物时还要讲究,不仅入药时繁琐而且还要根据药性本身的特点来炮制,更要严格控制用量、用法、以及配伍、药引,和外用、内服之分等等。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这篇《双十一,这些养生零食你翻对了牌子吗?》)

所以,我们来总结一下。

1、大多数人口中的中医食疗,确切地说其实是指“食养”!是针对平时养生为主的。

2、西医里的营养,有临床营养和生理营养。医院营养科多侧重在临床营养(住院病人为主),而营养干预多指平时日常的膳食指导含慢病预防及管理。

3、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都是通过饮食指导来促进人体健康。都强调膳食平衡的重要性。无论是中国居民营养膳食宝塔,还是黄帝内经,都说的是一个道理。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膳食宝塔则指出主副食比例适当,食物种类要多样化,烹饪方法的红绿灯,不同人群的营养推荐量等等。

也都强调了消化吸收的重要性。

中医里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谷水运化,才能滋养五脏六腑、经脉气血。而现代营养学则强调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的重要性,是保证营养素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关键。

2、不同之处

中医比较偏重食物的性、味及归经(经脉),讲究五行,五色对五脏等搭配来均衡饮食。强调辩证,必须与人的体质相匹配。所用食材体现药食同源。

而现代营养学,关注食物的营养素成分和含量,以实验室检测身体指标为结果,来判断膳食平衡效果。食材的选择更偏于食,有时候也会用到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衍生物替代品(蛋白粉)、特医食品等等。

其实,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不必对立起来,因为它们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身体更健康的。

与其纠结用中医食疗还是营养干预,不如更关注:

1、你是否真的足够了解自己的身体,无论食疗还是食补,究竟是选择了身体需要的,还是满足了口腹之欲?

2、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地吃、补,可能适得其反,南辕北辙。那些网红的、热销的、或者高价的、被追捧的补品、保健品、食材,未必都适合你,别再做营养盲了!

-end-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