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渴望出发
01
现在已经出发,去重庆探亲。
动车一路向东,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
02
不想吃早餐,那就来一杯咖啡吧。
不知道我是得罪了“燕麦”,还是得罪了“澳白”,还是得罪了“燕麦澳白”,这杯我看名字下单的咖啡,我只喝了两口,便放下,彻底放下。
因为,我贪恋的是咖啡的那股浓浓的香气,那股让鼻子和味蕾一起沉醉的香气,而这,除了苦,没有香。
所以,下次还是要有所了解再点单。当然,也因为对咖啡的研究太少。
03
我喜欢坐在动车靠窗的位置,这样可以看窗外不断向后退的风景,强烈感受到自己的前进,虽然那是动车的功劳。
雾气还未散去,我想看的风景,其实就是我最喜欢的乡村风。随身携带的一本书是李娟的《羊道》。
我喜欢那种静谧与安适,喜欢睡在离大自然更近的地方,喜欢各有所爱,喜欢各自的节奏。也许,骨子里的我,还是一个极致的浪漫主义者。
04
这样的出发,怎么会少了音乐的加持呢!
把自己扔给耳机,让音乐按摩耳朵和心灵。
我需要这些艺术的滋养,主动滋养的那种,各种风格都喜欢,当然,抒情性更多。
我的生命里需要它们来表达喜怒哀乐。
偶尔,也需要一点点的酒。
对了,昨晚和朋友小酌了几杯。然后互相搀着走在有风的夜晚,看到的每一样都是最美的样子。
05
说说书里的句子吧。
她说:我笔下的阿勒泰,是对记忆的临摹,也是心里的渴望。
我从不认为我是一个写作者,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文字爱好者。尽管我的文字包罗万象,但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渴望,不造作,也不掩饰。
她说:所有的文字都在制造距离,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
我必须承认,我的文字还需要克制一些,我的与众不同可以再温润一些。
我只想将自己藏在文字后面。
可是,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在出卖自己啊,哪里能躲藏呢!
她说:通过阅读自己的文字修护了信心,仍然骄傲,仍然羞愧。
我也是。
06
昨日,在“课程研发群”里玩起了每个人的十八岁。
后来发现,我们都长得太像了。
AI时代,是不是都会一样的四平八稳,一样的个性泯灭了呢?
如果这样,每天的出发有何意义?
07
收听“文质说”仍然是我每日的必修课。
他说:生存时代,教育是不是也卷不动了。
好像真的到了“卷不动”的时代,因为每个教师都抱守着自己的想法,你以为他需要某某,他却说自己已经很强大。我一贯不喜欢“指派”,可,如果没有“指派”,那就只剩下个人的虚无。
我不会也没有资格命名一个时代,我只能在我能够生存的空间里寻一些光亮。
就好像现在,太阳从我左边的窗户里照进来,我正想闭上眼睛享受日光浴,可后排的人直接拉下窗帘,把阳光隔于动车外。
我怎么办呢?只能想着心里的那份光亮了。
08
终于凑够这1000多字,到站还有一个小时,那就在李娟的文字里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