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著作,我该如何介绍它?

2019-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悠悠月鸣

看过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后,作者对历史的各种新颖甚至颠覆性观点让我深深为之震撼和叹服,本来就对历史很有兴趣的我更是坚定了对历史的追寻。本着好东西想跟人分享的心情,虽然我能力非常有限,却也还是想能尽量简要的推荐出这本经典著作的各种亮点给大家,能让大家跟我一样不错过这样一部经典之作。可是这部著作的各种观点都太让人不忍舍弃,而我确实是也因为自己水平有限,我尝试整理了和很多个角度和方向,写出来却都觉得不足以表达出对这本书的推崇。我不断跟朋友感慨的话就是,只要你们也打开这部书,就会像我一样无法放下的。可是我又苦于无法证实这件事。最后我忽然想到,就算不是那些颠覆性的观点,仅仅是书中作者笔下那被生动讲述的各种史实,其实就也足以让我产生各种思考,并吸引我对这本书欲罢不能的阅读了。那既然我的功力和文笔不足以推荐清楚哪些颠覆性的亮点,那何不直接拿几个作者笔下生动的史实出来?我相信以作者的文字功力,以史实的生动和值得思考的程度,足以吸引屏幕前的你,想自己亲自打开这本书看下去。感觉自己终于想出了个好方法,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为了避免单独看史实会有突兀感,我做了一个整理,写出每个史实是关于什么方面,也会指出我觉得亮点是哪里,或许“你觉得”和“我觉得"的亮点不尽相同,但相信我,这些史实都足够生动或者能引发思考,值得了解。原文引用符号【】。

历史长河

(一)想象构建了社会秩序。比如有限公司是就存在于想象,因创业,经济发展的目的而由人类想象所诞生。

【正因如此,人类才一起想出了“有限公司”这种概念。在法律上,这种公司是独立的个体,而不等于设立者、投资者或管理者。在过去几世纪间,这种公司已经成为经济主流,我们太习惯于这种概念,而忘了这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有限公司”的英文称为“corporation”,这点颇为讽刺,因为这个字的语源是“corpus”(拉丁文的“身体”),而这正是有限公司所没有的。虽然公司并没有真正的实体,但在法律上我们却将它称为“法人”,好像它真的是有血有肉的人一般。】

(二)从个体角度看待和解读历史的新视角: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一桩骗局!

【学者曾宣称农业革命是人类的大跃进,是由人类脑力所推动的进步故事。他们说演化让人越来越聪明,解开了大自然的秘密,于是能够驯化绵羊、种植小麦。等到这件事发生,人类就开开心心地放弃了狩猎采集的艰苦、危险、简陋,安定下来,享受农民愉快而饱足的生活。

这个故事只是幻想。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人类越来越聪明。早在农业革命之前,采集者就已经对大自然的秘密了然于胸,毕竟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非常了解自己所猎杀的动物、所采集的食物。农业革命所带来的非但不是轻松生活的新时代,反而让农民过着比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狩猎采集者的生活其实更为丰富多变,也比较少会碰上饥饿和疾病的威胁。确实,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吃得更好、过得更悠闲,反而只是造成人口爆炸,而且产生一群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精英分子。普遍来说,农民的工作要比采集者更辛苦,而且到头来的饮食还要更糟。农业革命可说是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

(三) 几百年间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惊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成长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峰。在1700年,全球有将近7亿人。到了1800年,只增加到9.5亿人。但到了1900年,人口增长将近一倍达到16亿。而到了2000年,更是已经翻了两番,达到60亿。在2014年,已经达到足足70亿。】

【能看到人类必须与自己引发的自然灾害不断拉扯较劲。而随着人类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来对抗自然,压制整个生态系统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冲动,就可能引发越来越多无法预期的危险副作用。到了那个时候,可能就得用更激烈的手法才能操控生态系统,但也就会引起更大的混乱。】

(四)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甚至少于自杀。——数据证明的和平年代,值得每个人珍惜。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在2000年总共83万的死亡者只占了全球5600万总死亡人数的1.5%。在同样一年,车祸死亡的人数达到126万(占总死亡人数2.25%),自杀人数达81.5万(占总死亡人数1.45%)。2002年的数字更夸张,在5700万死亡人口中,只有17.2万人死于战争,56.9万人死于暴力犯罪(也就是共74.1万人死于人类暴力)。相较之下,该年自杀的人数就有87.3万。所以我们看到,在“9·11”恐怖袭击后的一年,虽然恐怖主义和战争喊得震天价响,但说到某个人被恐怖分子、士兵或毒贩刺杀的可能,其实还比不上他自杀的可能。】

(五)  科学的发展,人类的未来,其实取决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思索,去探寻,而非盲目的横冲直撞的活着。

【历史一再让我们看到,许多以为必然会发生的事,常常因为不可预见的阻碍而无法成真,而某些难以想象的情节,最后却成为事实。20世纪40年代进入核子时代的时候,很多人预测公元2000年会成为核子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和阿波罗11号发射,也让全球想象力大作,大家都开始认为到了20世纪结束的时候,人类就可以移民到火星和冥王星。但这些预测全都没有成真。而另一方面,当时谁都没想过互联网能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影响他们走的方向。既然我们可能很快也能改造我们的欲望,或许真正该问的问题不是“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而是“我们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么”,如果还对这个问题视若等闲,可能就是真的还没想通。】

历史万花筒:

(一)关于全球化的有趣史实

【全球化一个最有趣的例子是各种“异国”饮食(ethnic food,原意为“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在意大利餐厅,似乎就该看到西红柿意大利面;在波兰和爱尔兰餐厅里,就该有很多马铃薯;在阿根廷餐厅,就该有几十种牛排可以选;在印度餐厅里,就该什么都要加辣椒;在瑞士咖啡馆里,就该有热巧克力,上面盖着像阿尔卑斯山一样高的鲜奶油。只不过,上面所有食物没有一项的原产地在这些国家。西红柿、辣椒和可可的原产地都在墨西哥,是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之后才传到亚非。至于古罗马帝国的恺撒和意大利的但丁,也从来没用叉子卷起西红柿意大利面(当时甚至连叉子也还没发明!),瑞士的威廉·泰尔(William Tell)从来没吃过巧克力,至于印度的佛陀也未曾在食物里加过辣椒。马铃薯一直要到400年前才传到了波兰和爱尔兰。在1492年,阿根廷完全没有牛排,只有骆马排。

在好莱坞电影里,平原印第安人总是英勇地骑着马冲向欧洲人的篷车,大无畏地守护着祖先的传统。然而,骑着马的美国原住民可不是什么纯正古老的传统形象,是在17、18世纪,欧洲马传到了北美之后,才让整个北美平原的军事和政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492年,美洲还没有马。虽然苏族(Sioux)和阿帕契人(Apache)在19世纪有许多看来威风八面的特色,但这其实是个现代文明,全球化的产物,说不上什么“纯正”。】

(二)异性行为并非就不符合自然:正确看待同性群体,并非少数的不同的就要被反对。自然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死板。

“异性性行为自然,同性性行为不自然”这件事也是一种文化偏见,而不是生物学上的事实。事实上,男男相吸这件事,大地之母从来也没什么意见。然而,在某些文化里,如果儿子和隔壁的男孩天雷地火,他的人类母亲可就会大发雷霆。这位母亲会生气,原因可不是出于生物的必然。其实对于许多人类文化来说,同性恋不仅合法,甚至还对社会有所帮助,像古希腊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在史诗《伊利亚特》(Iliad)里,英雄阿基利斯(Achilles)与普特洛克勒斯(Patroclus)关系亲密,但阿基利斯的母亲西蒂斯(Thetis)可没什么不高兴。另外,马其顿王国的女王奥林匹亚丝(Olympias)可说是古代最喜怒无常也最大权在握的女性,连她的丈夫腓力二世都死在她手上。但她看到儿子亚历山大大帝带了爱人赫费斯提翁(Hephaestion)回家吃饭,也是没发半点儿火。

最后,作者有一句关于为什么要研究历史的话,我觉得写得很好,拿来做本文结尾。希望这篇文,能让你有了解历史,开启这本书的愿望。

为什么要学历史?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