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中青年的死亡焦虑

2018-10-31  本文已影响1人  三十而灰

1

整个2018年,从一开始,就弥漫着死亡和悲伤。

新年伊始的第一个月,就有数位演员、歌手相继辞世,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便是世界知名乐队“小红莓”的主唱桃乐丝小姐。

随后,国学大师饶宗颐于2月与世长辞。

3月,纪梵希、霍金、李敖相继离开。

到了9月,相声界先后失去了常宝华师胜杰张文霞,外籍相声演员大山的师傅丁广泉老先生也已于1月过世。

同月走的,还有评书大家单田芳、知名演员朱旭、小提琴家盛中国、摇滚歌手臧天朔和蒙古族歌手布仁巴雅尔

10月,大家更是猝不及防地收到了央视心理访谈专家李子勋和主持人李咏病逝的噩耗。

尤其是李咏的“突然”离世,似乎将这一年的悲伤推上了一个高潮。

一个朋友说,她和她妈妈看到李咏的消息后,都不相信,就算最后证明了不是谣言,也不信。

(注:昨晚得知金庸先生也于昨日仙逝,R.I.P.)


2

李咏病逝时才50岁,臧天朔54岁,布仁巴雅尔58岁,桃乐丝46岁。

这些,已足以引发无数中年人的死亡焦虑。

而年仅29岁的电音大师Avicii(人称A神)突然去世,也让更多青年人的焦虑名单中多了一条死亡。

我很能理解朋友和她妈妈的不相信,因为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出人意料了。

这不仅是一次莫大的丧失,是我们喜爱的那个人的永远逝去,还等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再一次告知:

无论你今天怎样,都有可能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同为人,他的不幸患病,就意味着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会得病;他的突然辞世,意味着我可能也会突然辞世。

事实上,我们很多对于死亡的悲伤和恐惧,都不止是因为逝者本人,还因为它激活了我们自己的内在。

虽然从客观上讲,生死确实很随机,但没有谁,真的不愿意总被提醒和面对。

可以说,每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都仿佛有人晃了一下那把高悬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并激活一大片焦虑。许多原本的自信人生,仿佛瞬间丧失了掌控,陷入茫然无措的短暂混乱中。

于是,许多文章开始勉励大家,为了活下去,请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但地球人都知道,很多时候,勉励真的只是勉励而已。

因为通常的情况都会是这样:

第一天,制定一个超级严格的健康计划,并热血澎湃地开始执行。一天下来,成就感爆棚,感觉自己可以多活十年。

第二天,仿佛还可以继续坚持。

第三天,完了,早睡有点困难。

第四天,哎,早起也很难啊!

……

一周后,你会发现,一切都被打回了原形,除了那个噩耗正在被淡忘。

人就是这样,被刺激后总是会奋发上几天,等热度过去,你大概率,还是会回到以前的生活模式。

该熬夜还熬夜,该不吃饭还不吃饭。

我们老嘲笑鱼的记忆只有7秒,其实咱们自己,也不咋的。

3

事实上,当焦虑,尤其是死亡焦虑来袭时,我们最需要的,并不是机械而僵硬地逼迫自己好好吃饭和睡觉,而是拿出一种愿意面对自己,并且愿意活下去的诚意。

有一位朋友,在怀孕后期突发高血压,并发肾衰竭,被连夜送往省城抢救。

当时情况极其凶险,她被立即推进了手术室,生死未卜。医生提醒她的父母,人可能保不住,做好思想准备。

万幸的是,经过一夜的紧张抢救,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连主刀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说她命大。

后来,她告诉我们,当时躺在手术台上,她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

“我必须活着,必须!”

这是一个极端的事例,不是人人都会碰到,但也恰好证明了,在死亡面前,人的思想和求生欲可以多么地强大。

我们还会经常发现,有些人的不良习惯,过去怎么努力都无法改正,但是,一旦经历过一个醍醐灌顶的刺激后,便会突然地改变。

有人多次戒烟无果,却在儿女出生后,以惊人的毅力戒了烟。

有人沉迷网络,却在发现父亲为了攒学费不住旅馆后,以极强的意志力戒了网络。

这便是生命力和责任感被重新唤起的强大力量。

所以,当一件事情引发了你的严重焦虑时,请不要急着制定健康计划,那多半都是徒劳无功的。

这时候,更应该停下来,去体会、觉察和审视自己,去好好看看这件事,究竟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又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往往,当你不那么着急缓解一种情绪时,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紧迫逼人。

只是由于我们不愿认真品味,才变得更容易来者不拒,被焦虑所鼓动。

而当你发现自己真的对活着还很有兴趣时,很多难以坚持的健康习惯,会自然而然地变得不那么艰难,很多不敢逾越的障碍,也不再显得那么坚不可摧。

4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威胁生命的,常常是威胁本身。

我们的社会,特别擅长制造各种焦虑和恐慌,常见句式如:

震惊!这么做,会得癌症。

小心!不这么做,会得癌症。

诸如食物相克或者不吃早饭就会得胆结石一类,已经被很多医生辟了谣,然而,辟谣力度显然不如谣言传播力度大。

这也就意味着,当你不小心触犯了这些所谓的禁忌后,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承受很多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惧。

而当这些负面情绪无法得到很好地排解时,那才是真正影响你的身体健康。因为你会在无意识中,用自己的身体去硬处理这些情绪。

世界心理卫生组织就曾指出:“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

所以,不让自己轻易被焦虑所包围,也是重要的保命法则之一,切记!

最后,祝大家好好活着!

毕竟生命不易,且活且珍惜。

TIPS:如果看完文,你仍然觉得无法接受李咏的去世,无法缓解被激活的死亡焦虑,那么,灰姐推荐你一本书(非广告)。

它由国际心理治疗大师、斯坦福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欧文·亚隆撰写,书名为《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它可以带你从另一个角度去探索死亡和死亡焦虑,希望能帮到你~

— END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三十而灰”(sanshierhui30),一起探索性与爱的真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