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黑这件事

2022-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花花一岁了

为啥不是删除……拉黑可能比较适用于微博这种可以公开评论的烦恼吧,毕竟谁也不想被网暴,但微信这件事,我还没什么需要拉黑的烦恼,是不是公众号需要面对这些。惊叹于“槽边往事”的日更,并非那种千字以内的小短文,真是有深度也有广度的每日所思所想。我准备日后没有话题,就用他的标题作为命题作文。

我主要在微信和微博两个媒体上进行“社交”和讯息浏览,微信有1075个好友、微博有2000粉丝。好像我很少用拉黑功能,毕竟我也不是什么流量自媒体。回忆一下,微信里拉黑过前夫,不删除好友的原因是:当时我起诉离婚,如果删除好友就会删除聊天记录里的证据,当时又气不过就用了拉黑处置,聊天记录还在能够作为“呈堂证供”。离婚过他有一次打电话和我忏悔,我又把他从黑名单解放了出来,大家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生活,也没什么打扰。其他我不喜欢的人早就不存在我的朋友圈,我也不会为日常交流中的言语不合而多费神,合不来的人自然不打扰不交集更加不会去理论,直接删除就好了。也有一些人会当面问我:你为什么把我删除了,我很坦然:因为不喜欢你的发言。一般对方也没想到我会如此直接,当我们想要简单时就很难过于复杂。

微博上我也没有受到什么不可理喻的骚扰,最多私信问我一些有关工作的问题,一般我会谨慎作答,也没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反正都只是个人记录的平台,也真不是为了获得点赞关注或者转发。静静地做着网络世界的尘埃,谁知道多年以后这些数据还是不是能被自己找到并翻阅。拉黑是网络平台赋予的一个功能,如何使用都是各随所愿。和日常人际交往一样,是退一步还是僵持亦或进一步,都是判断和选择,要对自己负责。

但我在此一定号召大家,不要网暴。文字背后的伤害力有时大于我们的言语,恶口不管在现实还是虚拟世界都只是泄愤或者情绪的表达,在我的三观里这是一种弱者行为,哪怕有理有据也不能诋毁或中伤其他人。特别是对于一些人性另一面的批判,我们更多应是警醒和共情,一时的言语之快并不能让内心更美好更敞亮。其实在虚拟网络里,我们更能发掘自身关于善恶是非的敏感度和承载度。若是能一念起一念放下,自然看到更多爱与美好。拉黑、禁言、封号,都并非终止的操作,背后的抵抗力量还在,若是能疏通岂不是一桩乐事。

当下和网络、手机等粘黏的时间太多,成人需要类似“青少年模式”一般的自我约束。日日的自律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比如晚上10:30是我设定的睡眠时间,今天算是圆满,想做的事都达成了。祝福大家在网络世界里找到更多美好的自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