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里出现的美食——牡蛎
读名篇赏美食

因为生活在大平原的缘故,最早知道牡蛎是在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文中是这样描写的:“一个衣服褴缕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牡蛎扔到海里。”

其实牡蛎在我国也很常见,它就是很多人眼中的生蚝。在中国还有海蛎子、蛎黄等不同叫法。北方市场上常见的海蛎子就是养殖了一年的牡蛎;南方习惯叫的生蚝则多是养育了两到三年的牡蛎,个头相对较大。

实用的生蚝大致来说只有两类:一侧蚝壳深深凸起的凹型蚝和像扇贝一样较为扁平的扁型蚝。前者最为常见,市面上能吃到的大多数生蚝是凹型蚝;而后者是最有名的便是被称为贝隆生蚝的名贵品种。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用第一人称讲述,要在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补充。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多方面的:菲利普夫妇很穷,怕于勒再来拖累他们;骨肉关系也要以金钱来衡量;虚荣心,怕女婿和其他人看不起自己;以及其他原因等等。

对菲利普夫妇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是评价而不是批判。

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人类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
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全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了曲折的情节。
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
悬念——结局(技巧)
本文的作者是莫泊桑, 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篇小说在选作语文课本时,删去了开头和结尾两部分,现照录如下,请大家欣赏看看,保留和删去这一头一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原文的开头是: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祈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弗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元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你听。事情是这样的……

原文的结尾是: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以后你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保留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以故事叙述人的角度,述说整个完整故事,增强可信度。可以使读者对人物心理有进一步的了解。
删去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情节线索清晰,不枝不蔓,主要人物关系表现得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