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笔记想法简友广场

读书笔记:父母越焦虑未来,孩子越抓不住现在

2023-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村庄81

这周继续学习黄静洁老师的《时间的格局》,老师在书中说道:“孩子与我们之间常常会出现严重的时间与认知听错位:在孩子的眼里,“当下”的感受比“未来”的成功更重要、更实在;而在家长眼里,“当下”必须为“未来”让步,如果失去了“未来”,“现在”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黄老师分享了2016年万圣节,那天也是她大儿子申请大学的最后一天,可是她大儿子不仅还没有递交大学申请书,还要和伙伴一起参加万圣节。

天啊,这要换作我,我肯定气炸了,并为此罚他不许出门。可黄老师并没有生气,她只是很冷静地问了她儿子一个问题:明年的万圣节你要怎么过?引导她儿子去思考一下,如果今天TA不提交大学的申请,也许TA再也见不到TA的朋友们了。

黄老师的问题令TA儿子自己意识到了今天提交大学的申请有着关于TA自己的重大意义,这个意义不是由我们大人说出口的,而是由TA自己意识到的。而结局是她的大儿子不仅准时提交了大学的申请,也赶上了朋友们的节日派对。

那么,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

黄老师说秘密在于不用大道理去战胜孩子,而是用感受去链接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从“情绪脑”走出来,启动TA自己的“理智脑”去思考。

现在的中国家庭已然进入全体“焦虑未来”的育儿时代,无论贫富贵贱,身为父母的我们,无可避免地卷入这场史无前例的焦虑浪潮里。但这种情况不只是发生在今天的中国,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美国也曾上演过。

黄老师说到现在整个社会充斥着育儿的从众心理、教育的攀比心理和对未来的焦虑心理,这些心理又彼此交杂作用,产生了“唯恐吃亏”的心理。围绕着优质教育资源,家长固化认定自己孩子不能“吃亏”,因为一旦“吃亏”,孩子就会“落后”。

就在这样的“唯恐落后”和“唯恐吃亏”的心理作用下,让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规划着孩子的学习生涯,无限放大对教育的忧虑,从而丢失了一份养儿育女的平常心,使得孩子失去自我,找寻不到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那么,如果从这样的困局中走出来呢?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全脑教养法》一书中写道:大脑好比一座两层的小楼,第一层被称为“下层脑”,第二层被称为“下层脑”。下层脑主管情绪和感受,上层脑掌管高级分析思维能力,这就好比“情绪脑”与“逻辑脑”。更关键的是:下层脑在孩子出生时就已十分发达,而上层脑却要到成年后才能发育成熟。

而我们经常会情绪暴走,就是因为我们把大脑的思维基本停留在“下层脑”的情绪发泄里,除了焦虑,无法做出正向的思考。

因此,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先强化自己的“上层脑”,用“上层脑”来控制“下层脑”,关注孩子的现状和需求,与孩子建立起同频共振的心灵链接。

黄老师为此总结了五字口诀:动脑不动气


不动气:对自己说“不动气”,暗示自己要从“下层脑”的情绪世界里走出来;
动脑:理智地寻找解决方案

这五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肯定是很难的。在这里我加入自己一点点的思路:

001 不动气

对于平常习惯性地用“情绪脑”去面对问题的我,想说做到一点都不动气是不可能的。

这需要我们去刻意的练习:

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进入情绪脑了,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改变,而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进入了情绪脑,这时候我们要练习自己看见自己的情绪。这一步,可以全家一起约定一个暗号,或者制定一个规则,比如:我会和我儿子说,如果妈妈太激动了,你要提示我:妈妈不要那么大声。

第二,当你看见自己的情绪后,要学习令自己暂停。可以让自己先走开一下去喝下水,转换一个场景,又或者让家属替一下,切换一下状态。

第三,发完就发完了,不要从发脾气切换进“自责”的情绪中,接纳自己的情绪,也接纳孩子的情绪,让情绪自然地流过彼此的身体,将关注力重新放回解决问题上。

002 动脑

当我们处理完情绪后,这里就要开始积极地去调动上层脑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和孩子进行情感链接,和孩子一起练习调用上层脑进行思考复盘:告诉孩子刚刚的脾气不是针对TA本人,而对TA的行为,然后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的方法。

此时,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解决,因为需要学习调动上层脑的不仅仅是家长,孩子也需要这样的练习,这样才能让彼此学习如何去整合自己的“上下脑”,和孩子一起锻炼、一起成长。

其实发脾气不可怕,谁还没有一时没控制住的时刻,关键是及时看见并暂停、接纳一切情绪、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