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意思:张国立古代文化100讲|【死后世界】黄泉路,奈何桥?

2020-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筠心Helen

音频文稿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终极话题——死。

死这件事,说起来挺可怕,也挺沉重。死本身是无法避免的,于是,问题就变成了,人死之后会怎么样?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知识层次、宗教信仰、生活阅历,有不同的看法。

那么,古人是怎么想象死后世界的呢?首先我们得说明一下,中国古代的历史非常悠久,从甲骨文算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将近4000年,所以不同的历史时期,古人对于死后世界的思考都不太一样。

中国文化是很早熟的,从周朝开始,人们就更多地在意现世生活。

《论语》里,子路问孔子怎样侍奉鬼神?

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子路又问:死是怎么回事?

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

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孔子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他更关心活人的事,对于死后会怎么样?神和鬼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他都搁置起来不管。

但是先秦时期,人们普遍相信,人死之后会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鬼。

我们可以看看《吕氏春秋》记载的一个故事。故事说:

魏国首都大梁的北边儿,有个叫黎丘的村子,那儿有个奇怪的鬼,喜欢模仿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模样。

村子里有个老头,有天喝醉酒回家,这个鬼就装扮成他儿子的样子,在路上扶着他走,还不断捉弄他。

老头回到家,酒醒了以后,就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老爸呀,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为什么要在路上捉弄我?

老头的儿子一边哭一边磕头说:太冤枉了!没这回事儿啊!我昨天去村子东边跟人讨债去了,不信你问被我要账的那个人。

老头相信了儿子的话,说:肯定是那个奇怪的鬼在捣蛋。

第二天,老头又故意到街上喝酒,想碰上那个鬼,把它杀死。他儿子担心爸爸喝醉了不能回家,就去接他。

老头看见儿子,以为又是奇鬼假扮的,拔出剑就把儿子刺死了。

这个故事是个悲剧,不过也能说明,当时的老百姓,普遍相信鬼的存在,而且,他们认为,鬼是人的生活的继续。

你看现在博物馆里有很多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文物,大多数都是从那会儿的墓葬里出土的,为什么有这么多陪葬品呢?就是因为当时的人认为,人成了鬼之后,还在另外一个世界活着,需要给鬼配备生活用品。

这种灵魂不灭的思想,在秦汉两代就更加流行了,当时讲究一句话,叫做:事死如事生,就是对待死人和对待活人是一样的。这样的想法,导致人们纷纷追求厚葬,埋葬一个人的时候,要配备很多很多随葬品,这样,死去的人在另一个世界,才能过得幸福。

后母戊鼎

最近这几年非常火的江西海昏侯大墓,是海昏侯刘贺的陵墓,光铜钱就出土了十几吨,算下来有两百多万枚,金饼有285枚,别的珍贵文物成千上万。

不过,这个和皇帝的陵墓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汉武帝的陵墓叫茂陵,从他即位的第一年就开始修建了,一直修到他驾崩,修了五十多年,每年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要用来修建这座陵墓,陵墓的地宫建筑、陪葬品、地面建筑,完全是按照活着时候的样子安排的,活人用什么,就给死人配备什么。

茂陵

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除了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继续存在,还有儒家提倡的孝道,也让子孙后代对于去世的先辈,不敢怠慢,葬礼越办越盛大,随葬品也越来越多。

在灵魂不灭的想法和儒家孝道的双重影响之下,从王侯将相到普通老百姓,只要有条件,都会厚葬。

烧纸钱

到了唐代,人们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变得更加丰富,他们觉得,既然活着的时候,要花钱才能生活,那死了以后也要用钱呀,于是开始流行烧纸钱。在汉代,就像海昏侯的墓一样,人们是直接把真的铜钱埋到坟里,那会儿造纸技术也不发达,没那么多纸来做纸钱。到了唐代就不一样了,家家户户烧纸钱。纸钱里面还能出现伪币、劣币、假钞。

有个故事说:

唐高宗时期有个官员叫王瓙[dào],他被鬼卒,也就是阴间的衙役、办事员什么的,他被这个鬼卒错误地抓到了阴曹地府。

发现抓错人之后,他又被放了回来,回来路上,这个鬼卒想贪污受贿,跟他要钱。

王瓙回来后,让家里人买了一百张纸,做成纸钱,烧给了鬼卒结。

果鬼卒抱怨说,这个纸钱质量不好,报复他,王瓙就生病了。

最后,没办法,另外买了好的纸做成钱,给了鬼卒,病才好。

十王审判

从这个时候一直到宋代,因为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古人关于死后世界的想象,像什么天堂、地狱这样的体系越来越完整了。

当时流行一种“死后十王审判”的信仰。说人死以后呀,会有十位阴间的冥王来审判。

第一位叫秦广王,他负责人的寿命长短,也是人死之后,鬼魂第一站要报到的地方。

第二位叫楚江王,他管人的功劳与过失;

第三位叫宋帝王,主管刑法;

第四位叫伍官王,专门负责那些敲诈勒索类的案子;

第五位叫阎罗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阎王爷,他是专门管理地狱的,手下有十八个判官,分别负责十八层地狱,阎王爷会用各种手段,奖励善人,惩罚恶人。

第六位叫变成王,专门负责奸淫、盗窃类案件;

第七位叫泰山王,负责和尚跟道士的案子;

第八位叫平等王,专门负责重大案件;

第九位叫都市王,专门管理不孝子孙;

第十位叫五道转轮王,专门负责转世投胎之类的业务。

这个阴间管理体系,分门别类的,非常完备。里面既有儒家的孝道观念,也有佛教的转世轮回、因果报应,还有道教的鬼神思想,在这方面,实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

读过《西游记》的朋友,对这十位阴间的王应该很熟悉,孙悟空经常和他们打交道。《西游记》是明朝人写的,可见,这种十王审判的观念,在明朝也是很流行的。

孟婆

越到后来,关于死后世界的想象越完整复杂,除了上面这十个阴间的王爷,还有我们更熟悉的奈何桥和孟婆汤。

根据丁福保编纂的《佛学大辞典》记载,孟婆出生在汉代。她从小熟读儒家经典,长大以后又诵读佛经,自己吃素,还劝告别人不要杀生,一直到八十一岁,都没有结婚,因为她姓孟,所以人们叫她孟婆。

当时啊,有人能知道前世的因果,泄露了天机,于是,天帝就命令孟婆做了幽冥之神,在阴间修了一座忘台。还炼制了一种汤,就是孟婆汤,也叫迷魂汤。

孟婆在忘台这儿摆个摊儿, 经过的鬼魂,都要喝一碗孟婆汤,喝完之后,鬼魂就会忘记前生所有的事,投胎以后,就不会再泄露前一世的秘密了。

以上种种观念,在明清两代也延续了下来,这个时期办丧事,还要请和尚跟道士来做法事,目的是减轻死者的罪恶,让死者在天堂享受种种快乐。

您要是对水陆法会的详细过程感兴趣,可以读一读《红楼梦》第十三回,贾府给秦可卿办丧事,就完整展现了这个过程。

鬼死之后变成什么?

最后再跟您说个有趣的问题,人死为鬼,那么鬼死了之后会变成什么呢?您别觉得荒唐啊,古人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聊斋志异》里有个故事叫《章阿端》,其中说,人死为鬼,鬼死为聻(jiàn)。就是说人死了变成鬼,鬼死了会成为聻,鬼害怕这个聻,就像人害怕鬼一样。嗯,在这点上,我还是挺佩服古人的想象力的。

好了,关于古人对死后世界的想象,我就和你聊到这里,谢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次再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