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每天写1000字

你有爱的能力吗?

2016-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缘媛的简书

有人说:“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最近有人问我:“为什么见了那么多人,就是没有感觉呢?我是不是爱无能啊?”

虽然我嘴上说“当然不是”,但是在心里却突然开始疑惑,这个年代,有多少人有真正“爱”别人的能力呢?很多人非常爱自己,生怕自己受了委屈,过得不舒服,但是对于别人,却总是百般挑剔,不能有任何瑕疵。

连我自己有时候都在怀疑自己:我到底有爱别人的能力吗?

为什么我们会“爱无能”,“爱”这种能力又是从何而来呢?

这就要从亲子之爱谈起,因为亲子之爱是我们这种能力的来源。

几乎不会有父母会说自己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在亲子关系中,究竟怎么样的爱才算是真正的爱呢?

在我们很多人的亲子关系中是不谈“爱”的,谈的是条件,付出,责任以及回报。

在谈亲子之爱之前,先来谈谈“爱”。

爱是一种关系的营造,在这种关系中对方能感到温暖,有依靠,有陪伴,有心理支持等等。这种关系的营造需要从语言到行动的正向表达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可以习得和强化的。既然爱的能力能够被习得和强化,当然是越小习得越好。那么,一直往回看,我们自然可以追溯到亲子关系。

在健康的亲子关系中(这里讨论父母对子女),语言和行动的正向表达能力是指对于“好事”,要不吝惜赞美和表扬;对于“不好的事”或者是“令人失望的事” 不该指责和教训,假如他感觉不好你要安慰,假如他不知道严重性你要提示,假如他耍赖你要斗争。在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同时和孩子一起分析事件,并不断地向孩子传递一种信号:虽然这件事情你做得不对,但这不是你的全部。我依然爱你。这种信号的传递有很多方式,是在日常相处过程中建立的默契。父母对孩子表达真实的感情,并且做到不责备不批判,那么孩子自然愿意跟父母分享他的好事,诉说他的坏事。

但是,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于不好的事情,父母总是出现负面或者是消极的反馈和表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不信任,那么孩子自然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修正这个事情的力量,那么慢慢地他就不愿意和父母诉说不好的事情。因为,“反正跟你说了也没有用,不但得不到安慰还会被责备,还是不说了吧“。这样的关系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习惯了对父母“报喜不报忧” 或者相处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难道不应该是: 喜悦我们一起享受,你的忧愁我也愿意倾听。哪怕我不能帮你解忧,但是你心里一定知道,如果你需要我,不管任何时候我都在的“伟大而又深沉的爱”吗?这种爱,我认为可以称之为“无条件的爱”。

如果爱的能力从小没有习得,长大了哪怕知道,要做起来都是很艰难的,那又怎么指望成年之后会建立一段真正成熟充满爱的亲密关系呢?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就像小时候没有学会游泳,怎么能指望成年时懂了所有游泳技能之后就自然会了呢?只是,“爱”,隐秘得太深又被充满了误解。

当然,要做一个充满爱的父母对于父亲和母亲这两个角色的成熟度的要求又非常高。如果他们已经习得这种爱的能力那么他们的孩子就是非常幸运的。

如果没有习得,那就要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在完善加强自己的这种能力,虽然辛苦,但却值得。

作者是Susan and me。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