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教育

读书‖《孔子传3》(396)

2020-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身后书
孔子传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读的是《孔子传》书中的第三部分:“三十而立”:创办私学,杏坛至乐。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孔子好学,再加上过人的天赋,到三十岁时,终于可以自豪地说自己“三十而立”了。

孔子的立,不但体现在他自身精神境界的建立,还体现在当时社会高层对他的认可。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参与会见近邻大国齐国国君齐景公及其名臣晏婴。在宴会上,孔子回答齐景公的问题时侃侃而谈,有理有据,齐景公颇为赞赏。

此时的孔子,在季氏家做家臣,甚至可以参加国家大典,担任助祭,已经很有地位了。但是他“志于学”,当做学问需要更多的精力投入时,他毫不犹豫地弃官不做,创办了私学。

在孔子之前,学校都是官办的,称之为官学。孔子是私人办学,所以被称为私学。

从此,孔子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介入政治,干预社会,宣传思想。

孔子私学的教学,不是以就业为目的,培养人的专业技能;而是以成人为目的,立足于培养人的价值观,判断力;他培养的那些文质彬彬的君子们,不是为了一己谋生,而是要为天下人谋福祉。

孔子教学提倡有教无类。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在此之前,非贵族子弟是没有受教育权利的。而在孔子的学堂里,那些贫寒的学生们通常只拿着十条干肉这样的薄礼作为学费来求学,都会得到孔子的教诲。

正是孔子让各个阶层、各种出身的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权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水平。

孔子教育学生,会根据学生不同的禀赋、性格,对他们因材施教。还会根据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年龄,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比如,孔子门下有两个性格迥异的学生,子路和冉求。子路很勇敢,但是做事很莽撞,冉求却相反,他做事小心翼翼,又太过拘谨。

他们两个都问老师同样一个问题:听到一件正确的事,就应该马上就去做吗?孔子的回答却截然相反。面对有些胆小的冉求,孔子鼓励他勇敢去做;而面对莽撞、容易冲动的子路,则要抑制他。

在五十岁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孔子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培育弟子上。他一生中最杰出的弟子大多数都在此时聚集到了他身边,孔子和他们天天在一起,讨论“道”,讨论“德”,讨论“仁”,讨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

按照《史记》的说法,孔子的三千弟子里面,身通六艺学有所成的,有七十二位。孔子凭一个人的力量,教三千弟子,而且以一个人的力量培养出七十多位杰出人才。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的源头,通过他的弟子们,覆盖了当时整个中国。

孟子曾说,人生有三大快乐,其中之一,即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孔子此时,正是处在这样的快乐人生之中。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孔子传》的第三部分就到这里了。谢谢您的阅读,读后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小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