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味:霉豆腐
小妹从乡里来,给我带来了一直想吃的东西:霉豆腐。
霉豆腐是我小时候的最爱。那时条件差,什么都好吃,都喜欢吃。不记得是几岁,那时还是在邻村我大姨家,几个小伙伴正玩得高兴,不知不觉就有点饿了,有一个人自告奋勇说他家里有好吃的,于是我们几个偷偷摸摸地进了屋,从床底下拖出一个坛子揭开,用筷子夹了几块红黄的发霉的东西,一口咬去一半,结果辣了我一下午,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吃霉豆腐,后来才知道,当时的霉豆腐还没有完全制作成功就被我们这些贪吃的小孩子开吃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东西看是不起眼,制作起来还有点复杂。霉豆腐顾名思义当然是先要打好豆腐,打豆腐本来就很麻烦,此处一笔带过。
霉豆腐制作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首先用火炕里冷灰撒在新鲜豆腐上,过一两个晚上,直至新鲜豆腐水分收干,
然后再将坑灰洗净,在太阳下晾晒一段时间,
然后将豆腐切成小块,放在灰筛上,上面放一些干稻草,在阴凉处储存起来直到豆腐发霉,长出细绒白毛。
然后放入适量盐,辣椒粉,生姜片和适量白酒。
然后在脸盆里上下抛动,让豆腐和辣椒粉,白酒,盐,生姜片混合均匀,装入坛子再放置几天就变成我们地方的一道美食:霉豆腐,也叫朽豆腐,学名叫腐乳。
霉豆腐的特点是回味悠长,特别送饭,有人曾经创造用一小块霉豆腐吃完一大碗饭的奇迹。如果是平时吃油荤太多,放上一碟霉豆腐在旁,那感觉特爽。特别是霉豆腐中的生姜味道鲜美,但不可多吃,否则肠胃可能受不了。
霉豆腐的发明还有一段这样故事:
据史料记载:在唐朝时,益阳白鹿寺的和尚做了一些豆腐,因有事情外出几日,回来后豆腐长霉了。出家人有节约的本能,不舍丢掉,拌了一点调料试着吃,不曾想味道还不错,便产生了今天的豆腐乳。白鹿寺里的豆腐乳的制作配方经过一代又一代僧人的传承,做出来的古法猫余一直保持着古朴独特的味道。在解放前,古法猫余的制作方法由益阳栖霞寺住持智辉和尚传承给佛源禅师。1999年,佛源禅师将古法豆腐乳秘方传承给本觉上人,此方源于唐代,故人称:“中国豆腐乳鼻祖”。
这些我们劳动人民可能不会注意,只知道是代代传承,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手艺。在生活困苦时候,能够有这样一种美食无疑是一种幸福。
我记得在我们那一代人读书时,家里没有什么好吃的,学校生活很清苦,于是从家里带点霉豆腐到学校,既送饭又好保管。于是一到开饭时间,三五个好友跑到我的桌旁每人夹一块霉豆腐分享,其乐无穷。当然其他家里条件好一点的还有酸辣椒炒鸡炒肉炒小鱼等,条件一般的就是和我一样的霉豆腐或剁辣椒,豆豉辣酱等,于是我们一群同学每餐一起分享,苦日子也过得蛮开心的。
到了今天,人们也不再为吃发愁,只是发愁吃什么好,于是小时候爱吃的霉豆腐又一次唤起了我们的美好回忆。在一桌大鱼大肉旁边摆上一碗霉豆腐和生姜,先吃完的估计就是它。
别说了,我要开吃了,你呢,是不是也有点口水直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