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诗(19)

2017-06-19  本文已影响12人  杨书书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案:张若虚,唐朝人,官居宰相,所以看这首诗就能感觉到,尽管这是一首抒情诗,但诗中会不自觉的夹杂着几句说理性质的诗句或体现博大豁达胸怀再者景色洪大的句子,并不总是杨柳依依一般的抒情。

语文课上经常会考察的“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写的确实很好,不过这里并不想多说这个。其实这首词,在头几句写完景色之后,就开始了关于人生世界的探索。简单两句,也大体上能体会张丞相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往深里讲应该是探索宇宙起源,不过显然张丞相没有这个觉悟,所以他应该是不经意间就流露的“初”之一字。换句话讲,他很看重“第一个”,也就是他一生应该是敢为人先,想要争取做人尖的觉悟。显然,张丞相能够做到这个地位,也肯定是进士及第,慢慢得来的。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也就是辩证的看人生的辗转变化。“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辈一辈的新人会取代旧人,会代替他们来维系江山。人生之有穷,江月之无穷,短暂的人生里,他自然意识到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只能好好地利用余生。

然后接下来的语句,我自己感觉,衔接的并不太连贯。从人生思考直接跨度到“江月待何人”,不过如果勉强算通顺的话,后面的衔接就很不错了。从“江月待人”,到眼前看到的场景——楼船。张丞相望着楼船上的闺房,脑补了“闺房梳妆”的场景,然后是思妇想念归人。如此来讲,肯定是张丞相想起了他的妻子或孩子,所以才会不自主的脑补这些画面。然后张丞相又继续赏月,直到月色西沉,最后一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自己无法亲人相聚,而又同时考虑到,天下之人,又有多少一家相聚一起,更是体现了作者的胸怀。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张丞相写这首词花了多久。从月生到月西沉,显然是从傍天一直到深夜,张丞相一直都在某船上(或岸边的酒馆,概率略小)。整首词非常的唯美。“春、江、花、月、夜”,每个字都很美的描绘出来,就像是一幅幅画展现在面前。

————————
P.S. 文中出现了明显错误,这里把张若虚和张九龄给弄混了,张九龄官拜宰相,开元年间人,而张若虚比他还要早,经历了隋朝末期和唐朝初期,官拜衮州兵曹。所以上文中的描述自己臆测的部分不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