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伟
抽空看了李宗伟,这部电影对一个球迷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电影其实已经在今年3月份在马来西亚上映了,中国上映日期一拖再拖,终于在9月上映了。
每个人至少要有一项自己喜欢体育竞技项目,也至少需要一位自己的体育偶像。体育偶像有其他领域不具备的特质,极其的自律和坚持,这两点特质非常非常难做到。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和特质上做到非常优秀,那么这两项特质是不可或缺的。
网上很多人总喜欢拿李宗伟和林丹说事,觉得李宗伟是一种悲情人物的存在,我觉得这些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包括本片的导演的叙事结构,让我觉得有些不足,我就来谈下这部电影的一些叙事。
羽毛球比赛的展现上的不足。羽毛球运动更多的在于整体的展现,导演过多的展现在接球的时候个人的表现,镜头总是对着接球时候的演员,让演员做接杀球的一些动作,在我看来,这样演员可能更加容易展现。但是实际上运用镜头不断地转换并不能真正的展现球赛中博弈的精彩。
比赛中过多的展现杀球技术。羽毛球运动,实际上需要非常全面的能力,包括进攻防守,杀球,细腻的网前球等。很多业余爱好者总以为杀球用的力度大才是最专业的,并非如此。在顶尖高手的对决中,你会发现这样一种场景,两大高手之间的水平不相上下,这个时候,谁都不会轻易进攻。只有在当发现了机会或这对方的失误的时候,才会抓住致命的一击。
专业球员和业余球员最大的区别是连贯和铺垫。每一个球打出去都是为了最后一拍的进攻做铺垫的,而不是每次总想着把人打死,因为大家都是顶尖高手,不可能让你一拍定胜负。比赛中,看到最多的是两位对弈球员的耐心,而不是频繁的杀球。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导演并没有展现出来,而是频繁的用杀球和杀球的重配音来展现,显然是不足的。
说到李宗伟,自然会想到他的对手林丹。导演也无法免俗,影片中有3场比赛都用来描述李宗伟和林丹,我觉得这样的叙事和展现不够丰富。刻意的用林丹和李宗伟对比,让这部电影的视野充满局限性。如果你看过李宗伟和林丹的比赛,其实技术层面两人相差无几,李宗伟的网前反而更加细腻,更胜一筹。但是为什么拿冠军的是林丹呢?
试想下朋友聚餐点菜的场景,点菜的时候,总是会围绕着一个问题,吃什么?去哪吃?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提出建议,但是这时候很少有人会提出建议,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提议的那家菜馆不好吃,那么你就会承受压力,看吧这么小的一件事,人都会有心理压力。在中国,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很多,接班人也非常多,但是在马来西亚只有李宗伟一个人,全国人民你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宗伟一个人身上了。
当全国人民的希望压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可想而知这个压力是多么的巨大,这时候打球已经不再是兴趣了,因为寄托了太多无法承受的希望抑或是压力。实际上心理因素对人的影响巨大,很可能超过人本身在技术层面上的技能,已经有很多学术证明了这个观点。
总体来说,导演的水平没能发挥出这部传记应有的精彩,但是还是推荐羽毛球爱好者一看,去学习坚持和自律精神。做到坚持和自律,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非常出彩,最后推荐下18年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单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