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

用提问学习、联机思考、输出整合

2020-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金燕_9277

    《跃迁》第3章  联机学习——从知识晶体到建设自己的IPO系统

      这一章的主要学习高效的学习方法。

       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知识效率。学习前想明白学习什么、怎么学、学了用什么用,学到之后如何兑现。阅读变现的镜姐说过,衡量阅读是否有收获的标尺就是通过阅读是否赚到了钱。学习也是如此。

       记得小时读书是一种被动学习,老师采用填鸭法把知识一股脑地塞进了学生的大脑,学生只要把老师布置的知识点记住,能在纸上进行演绎,考试通过,就算是掌握了知识文化。但步入社会,突然发现自己所学和社会要求相差太远。

       成年人的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学习导向。当把问题解决之后,学习也就结束了。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大家都会发现,报了很多课程,学了很多知识,怎么就记不住,用不上呢?这是很多人面临的学习困境。越学越觉得自己未知太多。

       在这一章节中,通过对知识晶体、联机学习、搭建问题树、构建IPO学习系统,让自己成为一个终生提问者。

一、知识源头构建知识晶体

什么是知识源头?

       所谓知识源头就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被创造出来的地方。在知识源头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如一手信息就是知识源头,往往以论文形式发表在一些专业学术期刊上,但这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很难理解。此外,还有的知识源头在大脑和大脑中的碰撞中产生,在问题和知识的交汇处,在一线高手的实战复盘中。二手信息是对一手信息忠实转述,为了方便读者的理解,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及事例来代替一些生涩的专业术语。而三手信息则为了传播而简化或极端化观点陈述,破坏了知识晶体原有的结构。四手信息则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很多信息都是三四手信息,构建出的知识晶体也不完整。

知识晶体长什么样?

       所谓知识晶体是知识提取密码,是知识点与点之间形成的稳定的架构,使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更容易整体提取。就好比说当提到“番茄炒蛋”,不同人脑海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画面,同时会表述出不同的内容。有人会提到味道,有人会说哪里的好吃,有人会分享做法。有人则动手画出一幅诱人的画作……这就是每个人脑海中关于“番茄炒蛋”的知识晶体。

       知识晶体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程度。如果是厨师听到“番茄炒蛋”他会分享操作流程,以及流程中的一些小妙招。如果是美食家听到“番茄炒蛋”则会分享不同地域的番茄炒蛋的味道,做法。

       前面所提到的很多人面临学习困惑,越学越焦虑,最常见的原因是没有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量太多,让人有些眼花缭乱,因此要知道“现在不是比拼知识量的时代,现在比拼的是大脑中知识晶体的多少。”

       目前有4中知识结构。最常见的是树状结构,比如说一本书的目录,通过目录可以了解到这本书以供有多少章,每一章有多少节。体现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

       其次是关联结构,体系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是序列结果,最常看到的是流程图,反应出事情前后的因果逻辑关系

      最后是数据结构,如饼状图、数状图……反应出数量的差异关系。

萃取知识晶体的方法有哪些?

       1、浏览并分析大量的知识晶体模型,思考这个模型要表达的知识点间的关系。如思维导图、插画、知识卡片都是知识晶体

       2、尝试模仿制作知识晶体

       当看到一个喜欢的知识晶体后,要去尝试着凭记忆自己画一次,如果有机会还可以给别讲一遍。

       这就好比上课,同样一个内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对不同班级学生进行讲解,收益最大的是教师本人。因为教师在进行每一次的重复之后,对所讲知识晶体会有新的认识和思考,重复若干遍之后,脱稿也可以讲出书本中中的味道,所以,不要害怕与人分享知识。

       当把模仿出的知识晶体与原来的知识晶体结构进行对比之后,会发现两者的异同。找到差异后可以则对自己的知识晶体进行重新调整。当大脑中存储了足够多的知识晶体模块,以后遇到类似的知识晶体,大脑则自动按模型存放。

       3、自己创造知识晶体

       当知识晶体有了一定量的储备之后,可以尝试着去创作属于自己的知识晶体模型。最初及的知识晶体模型是列表式,也可以是如目录那样的的树状图结构。随着创作的升级,知识晶体模型也越来越丰富了。

二、联机学习 用答案交换答案

这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网络之中的学习方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2、把打磨的知识模块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这种学习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独自一人“学习→思考”学习模式。

       在自我管理体系中需要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式。那该如何去识别呢?可以思考一下一个问题,回顾自己第一时间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方式。

       A、遇到问题,独自一人苦思冥想“怎么办?”

       B、遇到问题,从书中、网络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C、遇到问题,思考“谁知道答案?在提问前我该做些什么准备?”找到专家后,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获取高质量的答案。

        如果选择A,则属于传统的学习模式;选择B、C则属于联机学习模式,但从效率来看,C选项行为获利更高。

       今天的互联网,信息随手可得,连接无处不在,不同的学科交融,让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去和知识源头联机,汲取知识晶体。现在读的《跃迁》一书就是古典老师尝利用联机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创作的。其有几个要诀:多元、高频、提问、结构、汇聚。具体内容参考《跃迁》一书。

三、做一个终身提问者

       信息时代,学习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遇到问题的速度,因此很多人产生了焦虑。如果步入社会后还像学生时代按照专业知识细分路径来构建知识树的话,会连接到越来越多要学习的内容。

       工作之后,学习时间有限,因此有必要寻找一个有效的学习路径。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方法被很多人所运用。问题树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的、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来展开。包括4个方面

      1、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2、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3、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

      4、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回答上面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关键词,指向各个领域,每个领域中又会产生新的关键词,渐渐地关键词彼此连接成为一个关于这个问题的“问题树”。

       问题树与知识树两者并不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的。高手往往会专注于问题,调用多元知识来解决。也就是在目标上专注,在手段上多元。

提问有什么好处?

      1、用提问思考方式来减缓知识折旧。

       应对知识折旧,方法一是多读不容易折旧的经典,汲取知识源头的知识晶体;方法二是不断地问自己“这个能更好地解决我的问题吗?”通过思考不断地更新最新内容。

      2、提问即思考

       就一个问题不断地多问几个“为什么”,会看到问题表现背后的逻辑层面,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源。

       3、提问即创造

       创造的本质是“思想组合”的过程。创造都是一个面对难题、在脑子里不断把各种知识晶体进行组合,最后产生解决方法的过程。

       灵感迸发型的创造是跨领域知识组合;

       厚积薄发的创造是把同领域知识组合;

        即兴发挥的创造是知识和场景组合;

       而提问会倒逼自己更新知识、深入思考。在任何情况下,问“为什么……”都可能是引起改变的第一步。如果先于别人发现一个难题,都不需要解决,就获得了一个创造新事物的机会。

把复利思维用于提问式学习,可以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效率。

        复利在很多励志故事中都有提到,但很多人用于实践时却获利很少?究竟是什么原因?

      (在书中,古典老师提到:)形成复利要满足两个条件:每天的收入迭代到下一次增长中去;并且不能损失本金。

       成长的复利则意味着: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要运用到新一轮的知识学习中;不能忘记。但现在人学习往往不能满足以上条件,因此也复利获利无法实现。

       如何体验学习的复利思维?在新精英的训练营中,每周学习一个板块知识,通过每日一问迭代所学的知识内容,当课程结束时,认真完成每日一问的同学收获一定远远超过了每天被动学习的伙伴。

       因为问题学习复利的条件是:为了解决问题,昨天的思考和学到的知识会马上应用到今天的解决方案,形成迭代;如果一个知识有用,就不会忘记;如果没用,忘记也不可惜。这种学习方式还解决了两个问题:1)“我怎么知道这个知识有用”带来的困惑;2)“这个很重要,记录下来”的仓鼠心态。由此可见,以问题为出发点是知识管理的试金石。

在学习的道路上,比终身学习者更有效的是终身提问者。

      1)终身提问者的学目标更清晰,不会在学习道路中迷路,问题是他的灯塔

      2)终身提问者的反馈更极致,问题就是他的试金石,他很清楚地知道哪些知识有用,哪些知识没用

      3)终身提问者的动力更强,因为他知道一个问题解决以后,会带来更多、更大、更有趣的问题,但一切都要从解开这个问题开始,因此他孜孜不倦,又从容平静。

       4)终身提问者更有号召力,一个足够好的问题,往往需要很多领域的人共同解决。平时没有机会一起交流的人会因为问题而聚首。

       问题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问题有多好,专业就有多好。人生本来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

如何做一名终提问者?

      1)列问题清单

      2)假装写一本书

       一本书往往解决一个问题。哪怕是《十万个为什么》其解决的问题也只有一个,就是解答小朋友遇到过的问题。为了能解答小朋友遇到的问题,就要去观察收集小朋友在生活里遇到过的种种困惑,并用小朋友能理解的方式给出答案。

       3)做提问少年

      提问少年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学习姿势。目标清晰,准备充分的好问题都是组合拳,让回答者清楚提问者在提问之前都做了些什么,目前遇到的障碍是什么,需要给予什么样的最佳帮助。

       此外,提问少年在帮助他人完成任务后,还会把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表述出来,征求对方的意见。让自己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有更好的解决问题方案。

       4)问题的5个绝佳思考角度

       ★证据:我们真没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个角度会怎么样?

       ★联系: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我们以前在哪儿见过这种模式

       ★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如果遇到一个问题,不妨从这5个角度组织知识,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四、知识IPO:把知识变成价值

      I:输入问题,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让更多人获益。

设计自己知识的IPO:

       第一步 必须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的并且可能被解决的问题。理解问题暴露出的障碍和挑战,围绕问题搜索各领域的知识,生长出一棵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问题树”

       第二步:明确学习目的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最高标准,持续问自己:“这个知识对于解决问题有用吗?”“如果有用,是当下就有用吗?”如果没用,就做个记号收藏起来。

       第三步:输出倒逼输入

       写作是输出知识的最佳方式,通过写作可把知识形成体系,整理成能出手的“知识晶体”。其次用写作输出知识,可以让更多人知道你有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不仅仅能兑换价值,而且为下一轮找到更大的问题,创造更大的价值,形成迭代。

       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一般人却常常被卡住。

误区一 憋大招,希望一鸣惊人

      【破解】产出不一定要大,但是一定要有。如果写不出一本书,就写一篇文章,如果写不出一篇文章,就写一张知识卡片;如果没法积累一个知识卡片,就总结一句话,分享出去。这些话、卡片、文章和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逐渐成形,从量变到质变。不知不觉地完成跃迁。

       当打开新的话题,过去的知识就会作为一个模块,再整合进更多的知识,这样就生成了自己的知识树。

误区二 怕分享,担心出丑

       检验输入的最好方式就是输出,检验输出最好的方式就是实际解决问题。帮别人解决问题,看似是他人“白白”获益,但是自己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新打磨了思想,修正了一些错误,实际上是自己的收益更大。

       秋叶大叔一大爱好就是分享,分享让他成为业内意见领袖。

       我自己也是从害怕分享,然后在群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与伙伴们一起完成任务,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头脑风暴,一步一步地从分享一个链接,到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学会了思维导图后,也用思维导图知识卡片的方式进行知识晶体分享。现在在阅读的时候,也会主动做笔记,目的就是为了制作更好的分享知识卡片。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的收益更大,连接到更多爱读书的优秀伙伴。

       因为我不上传创作知识,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也让我获益不少。接下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小的目标:学着做一个社群知识整理官,服务好社群伙伴。

小结

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有效学习方法的介绍。

1、知识源头&知识晶体

2、联机学

3、终身提问者

4、知识IPO

以上四个知识点,你get到了没,你会如何落实到到生活中?欢迎留言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