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欣赏品评一起读《红楼梦》珍爱红楼梦

王夫人卸磨杀驴的用人之道

2019-12-31  本文已影响0人  凭栏翠袖

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荣国府真正的女主人,她出身大家,儿女双全,夫贤子孝,为人又“菩萨”似的,颇得丈夫赏识和晚辈尊重。

然而她并非贾母眼中的最佳媳妇,贾母评价她“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王夫人如此,大概也是一种藏拙的手段。她本身能力和口才都不是上佳,在人精婆婆面前无可卖弄,不如低调一些以免出错。

在长子贾珠死后,王夫人更是精力和野心每况愈下,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幼子宝玉身上。但是管家的义务是无法推托的,于是她把内侄女王熙凤娶进门,做了侄子贾琏的媳妇。这一步棋非常漂亮,王熙凤与姑姑一条心,为人聪明能干,能讨贾母欢心,能疼爱宝玉,能打压赵姨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王夫人确实在用人方面非常明智。然而她这样做,其实是让凤姐得罪了自己的婆婆邢夫人。邢夫人小户人家出身,无才又心窄,她也需要儿媳帮她料理家务,所以对于凤姐帮王夫人干活非常不满,说“雀儿拣着旺处飞,黑母鸡一窝儿,自家的事不管,倒替人家去瞎张罗”,给凤姐埋下了婆媳关系的隐患,然而王夫人只要自己方便,才不管凤姐的后路。

凤姐爱弄权,好揽事,有逞才机会就喜不自胜,王夫人也就乐得大撒把给她。第三回黛玉入贾府,王夫人当面问凤姐预备衣料给黛玉的事,显得那样慵懒和漫不经心,显然是放权已久偶尔垂问的架势。第七回凤姐向王夫人汇报工作,王夫人显得不耐烦,说“又来当什么正经事问我”,有这样的上级,凤姐后来的各种弄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到王熙凤要协理宁国府时,王夫人的犹豫一是为了怕凤姐经验不足,惹人耻笑,二自然也是担心荣国府没人管家,到凤姐说打算每天两府两头跑,王夫人就放心下来,回去歇着了。

后来凤姐小产,王夫人“顿觉失了膀臂”,可见她对凤姐何等的倚赖。凤姐小产没了儿子,说到底还是因为帮王夫人管家累的,然而全书看不出王夫人对凤姐有何特别的关爱,贾母尚且赏过凤姐粥喝、张罗给凤姐过生日,而王夫人从未有过这种温馨细节,她与凤姐不像姑侄,倒像婆媳和上下级,一切都是公事公办。

第七十四回,邢夫人把傻大姐捡到的绣春囊送给王夫人看,她立刻就气势汹汹来找王熙凤问罪,认为“自然是琏儿那不长进下流种子那里弄来……你还和我赖。”

看到此处,不由要为凤姐抱不平,累死累活这些年,遇到好事想不到她,出了坏事倒是马上想到她了,还一口咬定她是罪魁祸首,换了谁,谁不寒心?

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中,恰逢贾母的生日宴会,邢夫人手下的两个婆子对尤氏不敬,被王熙凤绑到马棚中待罚,邢夫人便借此机会当着王夫人的面故意给凤姐儿难堪。

邢夫人直至晚间散时,当着许多人陪笑和凤姐求情说:“我听见昨儿晚上二奶奶生气,打发周管家的娘子捆了两个老婆子,可也不知犯了什么罪。论理我不该讨情,我想老太太好日子,发狠的还舍钱舍米,周贫济老,咱们家先倒折磨起人家来了。不看我的脸,权且看老太太,竟放了他们罢。”说毕,上车去了。

凤姐听了这话,又当着许多人,又羞又气,一时抓寻不着头脑,憋得脸紫涨,回头向赖大家的等笑道:“这是那里的话。昨儿因为这里的人得罪了那府里的大嫂子,我怕大嫂子多心,所以尽让他发放,并不为得罪了我。这又是谁的耳报神这么快。”

王夫人因问为什么事,凤姐儿笑将昨日的事说了。

尤氏也笑道:“连我并不知道。你原也太多事了。”

凤姐儿道:“我为你脸上过不去,所以等你开发,不过是个礼。就如我在你那里有人得罪了我,你自然送了来尽我。凭他是什么好奴才,到底错不过这个礼去。这又不知谁过去没的献勤儿,这也当一件事情去说。”

王夫人道:“你太太说的是。就是珍哥儿媳妇也不是外人,也不用这些虚礼。老太太的千秋要紧,放了他们为是。”说着,回头便命人去放了那两个婆子。

凤姐由不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的灰心转悲,滚下泪来。因赌气回房哭泣,又不使人知觉。

这一回邢夫人给凤姐没脸和尤氏的反水倒是意料之中,因为此二人向来与凤姐有嫌隙,而王夫人居然也立刻选择站在他们一方,不给凤姐任何面子和安慰,实在是不通人情。有功时无赏,出了问题立刻向着别人,用得着你朝前,用不着你朝后。多年的膀臂,得到如此待遇,难怪凤姐灰心转悲了。

王夫人利用的另一个人是探春,作为情敌赵姨娘的女儿,王夫人未必对探春有多么真心疼爱,可是自从鸳鸯拒婚,贾母错怪王夫人而探春勇于出头辩护之后,王夫人似乎发现探春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于是在凤姐病倒后,她迅速启用了探春来管家。

探春不辱使命,兢兢业业,还把从赖大家学到的管理经验现学现卖用于大观园改革。但是王夫人并不放心,偏要试探她。

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昨日回过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死的是探春生母的弟弟,让探春决定该给多少钱抚恤,探春若给少了,赵姨娘必来找麻烦,若给多了,探春就失去了威信。其实这事王夫人完全可以自己决定,给多给少赵姨娘都不好说什么,可她偏要把这个难题交给探春,探春为人正派,坚持原则,果然赵姨娘嫌钱少,来大闹了一场,无端生了一场闲气,而王夫人则就此得到了探春的“投名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想得到王夫人的重用,你必须先证明你自己,无论这个证明的过程是何等尴尬委屈,王夫人给你设的门槛儿,哭着也要迈过去。

后来抄检大观园,

王善保家的道:“太太请养息身体要紧,这些小事只交与奴才。如今要查这个主儿也极容易,等到晚上园门关了的时节,内外不通风,我们竟给他们个猛不防,带着人到各处丫头们房里搜寻。想来谁有这个,断不单只有这个,自然还有别的东西。那时翻出别的来,自然这个也是他的。”

王夫人道:“这话倒是。若不如此,断不能清的清白的白。”因问凤姐如何。

凤姐只得答应说:“太太说的是,就行罢了。”

王夫人道:“这主意很是,不然一年也查不出来。”

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谗言,认为抄检是个好主意。探春对此的态度是极力反对: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自此以后,探春与王夫人因为管理理念不同,逐步失去了管家权力,探春尊重顺从王夫人,因为她深爱这个家和家族,所以一旦发现王夫人做出不利于家族的事,她就不能赞同了。后边探春在宝钗辞行时还感慨“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这确实是贾府现状,而王夫人事实上激化了这种矛盾。探春从此以后也不那么拥护王夫人了。不过王夫人似乎并不在意,因为凤姐病愈,她用不着探春了,再后来,按照判词的意思,探春为了家族利益远嫁他乡,算是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这远嫁是否也有王夫人的助力呢?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王夫人不识字,应该没读过《史记》,但这套把戏她天生就会。

王夫人利用的另一个能人是宝钗,第二十八回,宝玉说起要为黛玉配药,药方很珍奇昂贵,王夫人听说宝玉要给林妹妹花三百六十两银子配药,立刻道:“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并且拒绝相信这药的真实性。宝玉要求宝钗为自己作证。

宝钗听说,笑着摇手儿说:“我不知道,也没听见。你别叫姨娘问我。”

王夫人笑道:“到底是宝丫头,好孩子,不撒谎。”

宝钗善体上意,明白王夫人舍不得花钱配药,何苦惹她不快呢?于是顺水推舟说不知道,这件事引发了王夫人对她的好感,这个外甥女这么肯配合我,何不善加利用呢?第三十二回,王夫人撵走的金钏投井自尽,宝钗来安慰,王夫人就给宝钗出题了:

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口里说着,不觉泪下。

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

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

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一面说,一面起身就走。

王夫人忙叫了两个人来跟宝姑娘去。

林黛玉生日在二月,金钏死在五月中旬,王夫人说黛玉有生日衣服,分明是扯谎,为何要说黛玉呢?因为如果是贾家姑娘们,为王夫人排忧解难捐衣服就更理所当然,事实上,王夫人才得知金钏自尽,未必有空去问凤姐,给金钏送衣服八成是临时起意,真要叫贾家姑娘捐衣服,其实哪个都不是她亲生,叫谁捐都不好意思,所以王夫人有意撺掇宝钗来做好人——横竖宝钗作雷锋也作惯了,多作一次又如何。因为黛玉宝钗都是亲戚,用黛玉的忌讳来对比宝钗的大度等于把宝钗抬到了一个道德制高点,宝钗想拒绝也不好意思了,宝钗自然心领神会,她本来也不太在意物质上的东西,于是很痛快地答应了。

食髓知味的王夫人渐渐发现了宝钗的体贴能干,于是在凤姐病后把宝钗也拉来管理大观园:

如今且说目今王夫人见他如此,探春与李纨暂难谢事,园中人多,又恐失于照管,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托他各处小心:“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凤丫头在外头,他们还有个惧怕,如今他们又该取便了。好孩子,你还是个妥当人,你兄弟姊妹们又小,我又没工夫,你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别弄出大事来才好。”

宝钗听说只得答应了。

宝钗的确“妥当“,“宝钗便一日在上房监察,至王夫人回方散。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算是不负王夫人所托,但是她自知身份尴尬,大事并不参与。

探春谈到大观园改革措施时,宝钗“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显然不想插手人家家里事务,只点评一句

“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商量承包大观园的人选时,宝钗拒绝让莺儿妈参与,只推荐了与莺儿妈交好的茗烟娘,也是避嫌的意思。最后还画龙点睛提示要给下人以实在好处,如此而已。

宝钗是极聪明的人,深知这不是自己家,适当帮忙即可,涉足太深反而会引火烧身,何况王夫人未必会多么领情,看凤姐的结果就知道了。所以一旦发生了抄检大观园的事,宝钗毫不犹豫,立刻搬走。

在这一点上,李纨与宝钗是一样的精明,作为王夫人最器重的长子的妻子,李纨并未得到王夫人太多关照,给李纨最高月钱主要是依照贾母的主意,对贾兰这个唯一的孙子,王夫人也未见特别疼爱。既然儿子已经死了,儿子的老婆孩子给点儿钱尽到义务即可,王夫人觉得还是活着的儿子最重要。所以李纨对贾家兴衰也比较冷漠,遇事能躲就躲,自己私下攒钱、教导儿子,最后果然得到了凤冠霞佩的结局。由此推想,日后宝玉若是抛弃了宝钗,王夫人八成也就不管宝钗了。她只关心自己亲生的孩子,别的血缘关系都不重要。即便是亲骨肉,也是人一走,茶就凉。

王夫人爱用的另一个人是丫鬟袭人,作为宝玉的首席大丫鬟,王夫人原先更多是倚重她对宝玉生活上的照顾,但在袭人进言之后,王夫人发现了袭人的深谋远虑绝非普通丫鬟可比,马上说“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你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继而给袭人调整工资为姨娘待遇,还让她以姨娘规格回家省亲,因为她发现袭人是可用之材。

然而最后,根据脂批和判词,袭人还是离开贾府嫁给了优伶蒋玉菡。很多人责怪袭人背叛宝玉,可是是否离开贾府又哪里是袭人这个奴才能自己做主的呢?据说袭人临别宝玉时说:“好歹留着麝月。”这话的意思竟似乎是宝玉赶她走的。看来,虽然王夫人当初对袭人也有过种种美好承诺,真到宝玉执意赶走袭人时,王夫人也并没有保护她。所以,到底王夫人还是辜负了袭人。

对亲戚小姐尚且是用过即忘,何况是丫鬟呢?金钏伺候王夫人多年,号称是“跟女儿差不多”,到底也还是说撵就撵了。

王夫人自己的首席丫鬟彩霞,探春夸:“太太是那么佛爷似的,事情上不留心,他都知道。凡一应事,都是他提着太太行,连老爷在家出外去的一应大小事,他都知道,太太忘了,他背后告诉太太。”——可即便是如此优秀的丫鬟,王夫人还是说放就放,眼看着她去嫁给人品恶劣的来旺儿子,并不庇护。这些人在王夫人看来不过是工具,旧的去了还有新的。

王夫人自己并不能干,却能识别和善用能人,只是用完之后并不会珍惜,除了对自己的亲生儿女,她对别人的好与坏都是不走心的。方便时、高兴了便对你好一点,前提是你别给她找麻烦并且最好也能给她提供适当利用价值,但是一旦你不能给她带来价值了,立刻弃如敝屣。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领导和亲戚也不在少数啊!而且可怕的是,这样的人,你还无法谴责他是恶人,因为他们就是大多数。人生的真相便是如此。

所以,对于这样的人,你若能帮便帮,但千万别太拿他的承诺和感人话语当真,不依靠,也别指望,否则吃亏失望的只能是你自己。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    凭栏望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