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初起的风寒感冒,从未如此立竿见影
今天分享的内容,是给我姑娘做的小儿推拿案例,快5岁了。
一直以来,我学习,并且分享过很多很多有效的感冒初起的方法,但是对于我家姑娘而言,貌似都没那么满意!有时候我会迷茫,怀疑自己~直到今天,我找到了答案,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有同样困扰的孩子们

家里有娃的人,大概主要关心几个问题:
给娃吃什么?玩儿什么?怎么能不生病,生病怎么能快快好,不去医院?
因为孩子生病,不想被无效医疗折腾,于是慢慢成为傅粉、罗粉、羊粉、儿推粉……在中医育儿的道路上,不断折腾,折腾中不断收获成长,经历各种迷茫,无奈,至少孩子不用受那么多罪。自己学习摸索的同时,我也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助正在迷茫中的孩子们~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我对风寒感冒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我们日常学习到的,大多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比较有效。比如,典型的风寒感冒是风寒束表,津液被调集到体表抗邪,所以导致头痛、肌肉酸痛,鼻塞流清涕,寒热交换异常所以发烧,等等。
但是,往往会有很多时候,是并不典型的。这种不典型,体现在自家孩子身上,而那种典型情况,往往是“别人家孩子”~
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具体体质情况。比如我家姑娘,就不典型,困惑我好久:她受风寒的症状是先打喷嚏,流清水鼻涕,两三小时后开始流眼泪,眼睛酸,鼻塞,有汗! 这是伤寒论中所说的『太阳中风』,而不是『太阳伤寒』,即我们平时的认知:风寒感冒。
抛开那些晦涩专业的不说,我们就来分析这种情况,按照通常的方法为什么很难解决?
在无汗的情况下,往往发烧很快就来了,飙升也快,因为肌肤被寒所困,内热出不去,无法完成热量交换,身体体温调节受阻。这种情况,往往非常容易解决,无论是葱白水也好,还是苏叶水,艾叶水,酸辣汤,或者泡脚,只要第一时间发汗解表,寒邪出去,立马就好!
有汗的情况,难在哪里?
发汗吧?本来就有汗,发了好像也无法把寒邪驱赶出去,往往也没有效果,越发汗,津液亏损越厉害,出现口干唇红等热症。
不发吧,这寒邪怎么办?……
其实,这样的孩子,往往是营卫不固,腠理开,寒邪容易长驱直入,很快变为里寒,继而化热,发烧,咳嗽,白痰,黄白痰接着就来了……说简单点,就是肺气比较虚,脾胃相对比较弱,容易出汗,有汗就容易受凉,正气又不是太足,不能把寒邪挡在肌肤体表这个第一道关口!
那么,怎么办?
据说这种太阳中风类的情况,麻黄汤对症,但是我真心不懂药,木有学习过,不知道。
刮痧呢?重点是膀胱经,风池,风府,后颈两侧膀胱经一直到腰椎以上膀胱经部位。可是,娃娃不接受!
艾灸呢?鼻塞用印堂,迎香,风邪问题用风池,大椎,风门,即可。可是,娃娃不接受!
这种有汗情况下的感冒,如果不在第一时间搞定,很快入里就会麻烦,发烧咳嗽就要走一遍,甚至咳嗽会很重,如果医院看,通常至少是支气管炎,然后是肺炎…
这一次,张汉臣原著小儿推拿法,立竿见影,直接在萌芽状态拿下!
昨天早上,带着我家姑娘和妹妹家的外甥到楼下,开他们的小汽车。

其实这事儿得怪我!
一直都是冬天另外还会戴一个帽子,我觉得她最近状态不错,羽绒服帽子也还行,就没戴。没想到,下午就开始打喷嚏,鼻塞,晚上吃饭流眼泪……
坏了,这是真吹着了,心里就打鼓了,速速开始推拿。
原著小儿推拿里面,有感冒的方子,我没有直接使用,针对她的情况,自己做了调整。具体穴位不发了,因为每个人可能不同,防止大家照搬无效,这里分享思路。
过年,她比平时吃的都杂,都多!肉没少吃,水果没少吃,饮料也开戒了,断奶也喝上了……我算是当了一回“亲爹”
大小便还行,大便略臭,略粘马桶,这是消化问题。
结合上面的症状,和最近的饮食情况,我分析了一个方向:攘外必先安内,由于饮食负担过重,脾胃运化不佳,身体需要调集消耗更多正气去参与消化,加上出汗受风,风邪乘虚而入。
解决的方向是:通经络,散风邪,健胃和中加强消化,健脾补正气,温下元助消化,潜阳利尿。
效果:
昨天下午推一次,下午鼻塞当时缓解(用了黄蜂入洞),晚上睡觉推一次,基本正常睡眠,略有呼声,很浅,睡觉没有张嘴(要知道以前这种情况不让动,晚上睡觉鼻塞特别闹),我的心踏实了。孩子妈妈和奶奶也基本淡定(要知道,以前她妈妈都是力荐想用快克!)
今天早上继续巩固,一白天没有鼻塞,没有发烧,体温37.4,我知道和推补正气穴位有关,正常。
因为明天奶奶要带着回家,所以今天中午,晚上都做了巩固推,心里才能更踏实一些。毕竟最近的饮食实在已经严重超标,她看着饭都不怎么香了,饭量明显减少,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刚刚睡着推完,睡觉呼声比20号大些,但是依然可以闭嘴睡觉,我知道这是饮食问题,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接下来的几天都必须要做好健脾胃,消积食,化痰的工作。
总体评价这次的处理结果,立竿见影,没有让问题很快深入,基本遏制在了萌芽状态。
22号早上起来再推一次巩固,就要送上火车和奶奶回家了~唉,还是小小忐忑啊,爸爸的心也跟着走了…
最近的饮食还是要保持几天清淡才好。
希望我的分享,能让大家在思路上有所启发,不是一味的发汗散寒。
老师讲的情况毕竟要照顾大多数人,有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你自己才更了解自己家孩子的情况,多实践,多分享互助,孩子们就会很快走出困惑!
END
作者丨道
一个自学中医养生的民间草根,明明致力于推广家庭艾灸养生,却也在中医育儿路上孜孜以求,愿与大家分享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