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昔日美好的时光,它们糟透了
一、昔日美好的时光,它们糟透了
我今天和爸爸一起吃饭,我们聊到现在经济发展的时候,他居然说:现在人心都散了,都往钱上看齐,社会都没道德了。我不同意,他说,你看你们现在邻里邻居都不认识,我们那个时候大家相处都特别融洽,一条街上的人大家都认识。
他说得好像很有道理,但我知道,那个回忆起来很美好的年代,是因为他们忘记了当年的不便利。
他们那个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是讲人情的,比如同样的5斤猪肉票,买猪腿肉是5斤,买猪头肉也是5斤,但是,傻子都知道猪腿肉和猪头肉是完全不一样的,那凭什么有的人能拿到猪腿肉呢?人情啊,关系啊!所以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呢?猪腿肉和猪头肉价钱差别很大,你有钱就可以买到更好的肉,而且选择多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市场提供不了的。那这个时候,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当然只用赚钱就可以了!
维持和很多人的人情,以及自己只用足够努力,埋头赚钱,成本差异很大的。我们终其我们的一生,花一辈子的时间,都很难赢得和维持几个人对我们的友情和爱情,那些我们终究维持不到的地方,靠什么实现呢?
veer-122406122.jpg二、经济学研究的从来不是个例
再看一个例子,很多人都喜欢吃番茄酱,一个番茄酱需要多少人来完成?首先需要番茄吧,但是单靠番茄做不成番茄酱,还需要制作番茄酱的工具,加工过程中还需要用到机器,机器需要其他人制作出来,种植番茄的人们还需要花费,还需要运输工具,这样一袋小小的番茄酱,竟然需要几千甚至几万人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
但是我们购买一袋蕃茄酱呢?按照你的工资,应该工作几分钟就可以买到一袋蕃茄酱吧。但是如果你对着几千人喊,我给你们工作10分钟,你们给我做出来一袋番茄酱,可能吗?这是不可能的。
q5JMIClh7_1398935619.jpg
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不是单个人,单个制度,而是很多人的分工协作,形成了庞大的市场,这个关系不是以单个人的情况为转移的,它研究的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制度,是怎么存活下来的?它有什么条件才能够存活下来?如果情况发生变化了,那这种研究的条件也要随时发生变化。
比如我们看世界杯的时候,踢球有踢球的标准,如果哪天踢球的标准发生变化了,要求运动员必须穿着高跟鞋才能踢球,那可能现在的王者就要重新被选择了,说不定就是志玲姐姐了。
情况无时无刻都在变化,所以很多人的成功其实是不能复制的。
著名经济学家阿尔钦在他1950年的文章里面就有一句警句:
Nothing succeeds like success
——成功是最大成功
你真的成功了说什么都是对的。
猎豹的CEO傅盛也曾说过,如果再回到当年,他自己也无法复制当年360的成功。
当你成功了,所有人都会说你抓住了时代的机遇,站在了风口;但是同样一件事,如果失败了,人们就会说你不听老人言,不肯踏踏实实干活,非要去做风口,风口是谁都能做的吗?当然要失败了。
三、人性二分法
文章一开始提到的社会人情淡薄的讨论中,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二分法的概念。
也就是说,人们处理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应该使用一个标准处理,跟陌生人的关系,应该使用另外一个标准,这两个标准其实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的爱心,同情心,仅限于自家小圈子,和少数挚友;如果我们对陌生人也有泛滥的爱心和同情心,并对他们有不切实际的期望,那只能碰壁。
我们与陌生人之间的合作就需要靠市场,市场维系人们之间合作的枢纽便是利益,互惠互利促进了陌生人之间彼此的感情,大家都有利可图,实现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古代其实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所以流传下来了太多类似“温良恭俭让”这样的古训,在当时是适应的,但是在今天,就会把人情变得虚伪。
所谓的“谈钱伤感情”,但其实是“不谈钱才更伤感情”.
看似深厚的人情,没有了利益的基础,往往也会变得面目狰狞。
那些因为利益闹翻的案例,相信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相反,靠共同利益,把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的例子也不少。
市场如同一把无形的手,捅破了人情这张窗户纸,见性明心,大家其实倒不用那么累了。